运动员从天坑顶部跳下
昨天(2日),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运动管理中心与重庆市奉节县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长江三峡奉节(天坑)国际低空跳伞节在奉节县兴隆镇举行,来自十多个国家的26名国际顶尖低空跳伞运动员从深662米,被誉为“世界第一坑”的奉节天坑跳下,近万观众在绝壁四周观看了惊险的比赛。
起跳前吃土豆有力气
昨天上午,部分运动员进行了试跳,然后步行近3公里从坑底走上来。中午12点,运动员们开始做最后准备,他们小心翼翼地将伞包裹好。教练解释说,伞包裹得好不好也影响跳伞成败,最好是起跳前再裹伞包。
下午1点过,在一切安全措施做好后,运动员才端起饭碗-他们的午饭主要是当地盛产的纯天然土豆。外国运动员们对这样的午餐非常满意,“好吃极了!吃了土豆就有力气跳了!”
据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二部主任张荷生介绍,此次跳伞的高度实际上只有约480米,为了确保安全,要求应在不低于100米处开伞。
据悉,因天坑底部有暗河,组委会在暗河上布了接收网,崖壁上、坑底都有紧急救援小队随时救助。
急速下坠中点燃烟花
被称为我国“低空跳伞第一人”的丁建平和美国的吉米首先起跳。一身白衣、帅气的丁建平坐在滑椅上,潇洒地朝四周观众挥手致意,向坑中心移动。
滑车停在了钢缆的中间位置。由于风比较大,吊在钢缆上的椅子剧烈晃动起来,上下左右摇晃。观景台上的观众很多,但现场极为安静,大家都睁大眼睛,紧张得不敢呼吸。突然,他们在椅子上站立了起来。飞身跃下,下降速度极快,身体飞快掠过峭壁,“哎呀,要砸到地上了!”
他们在距离坑底大约200多米处,“砰”地打开了伞包,同时,双手还放出绚丽的烟火。美丽的火花在山谷中绽放,遍布在山上的观众欢呼起来。伞打开后,在山谷中飞旋了一圈,然后擦过树枝,缓缓落在坑底搭建的着陆台上。此后的国内外极限运动员们在天坑绝壁和钢绳上大展绝技,完成了翻滚、飞燕、前后空翻、双人跳、三人跳及多人组合技巧表演等一系列扣人心弦的跳伞动作。
最低的大约在七八十米才打开伞,一些胆小的女观众吓得捂住了眼睛,不少外国运动员惊讶得大呼:“Oh,my god!”
中国美女携国旗跳伞
最后起跳的是中国运动员王勇、胡伟忠和队长史蒂芬。中国跳伞美女胡伟忠俏皮地一笑,从容坐上了滑车。三分钟后,一跃而下,空中绽放出一朵美丽的伞花,没有直接落入坑底,而是绕着岩壁四周环绕了一圈半,突然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大声欢呼起来-一面鲜艳的国旗在空中飘扬。原来,临上滑车前,她专门在脚部系上了一面五星红旗,庆贺祖国59岁生日。
随着队长史蒂芬·穆勒最后一个成功着陆,张荷生表示,此次低空跳伞圆满结束!他说,天坑非常适合低空跳伞,以后将会考虑长期在此举办跳伞比赛。据跳伞专家表示,这次虽然高度不是最低的,但天坑口大底小、形状突兀的天然地形地貌对于跳伞者而言却是巨大的挑战,而且萦绕在山间的雾气及成片的绿树也会造成潜在的危险。
花絮
跳伞轻松爬坡累
运动员们跳到坑底后,休息了片刻就往上爬。他们都谢绝了乘坐滑竿。丁建平为了少爬一趟,还放弃了试跳。“太累了,我们这样训练有素的运动员都需要一个多小时。”他戏称,再低跳伞也不怕,就怕爬坡。但也有4名外国选手在比赛结束后觉得不过瘾,再一次跳伞,他们一天中爬了三次天坑,创造了该地的纪录。
高空中被“吓哭”
来自美国的大卫·梅杰在同车的同伴都跳下后,却迟迟不肯跳。在众人望眼欲穿中,他在滑车上玩起了荡秋千,而下一组运动员都已来了,他还挂在钢缆上做哭泣状,表现出害怕的样子。在大家都为他担心,猜测是否出什么问题不能起跳时,大卫却像个孩子般狡黠地一笑,轻松跳下。离地面还有70米时,大卫才打开伞包,也让观众惊出一身汗。
背景新闻
顶尖运动员全球仅50人
据介绍,世界上从事低空跳伞的运动员只有约1000人,而全球顶尖选手只有50多人,本次邀请的26人都是世界上低空跳伞领域出类拔萃的高手,其中大部分都参加过上海金茂大厦和中央台电视塔低空跳伞赛。
名词解释
低空跳伞低空跳伞属于极限运动中的滑翔项目,其危险性比高空跳伞还要高。低空跳伞一般在高楼、悬崖、高塔、桥梁等固定物上起跳,由于距离有限,打开伞包的时间只有5秒钟,很难在空中调整姿势和动作。只有具备了丰富的高空跳伞经验的人才能进行低空跳伞,但这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奉节天坑直径626米、深度662米,是世界上发现的深度与容积最大的岩溶漏斗,被誉为天下第一坑,高空王子阿迪力曾在奉节天坑走过600多米的钢丝,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此次奉节跳伞节就借用了阿迪力曾走过的钢丝,运动员从钢丝中间跳伞,创造国内低空跳伞纪录。(纪文伶贺世瀛)
(来源:重庆商报)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