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根据《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若干规定》,北京所有体育馆、商场营业厅、出租车等10类公共场所将禁止吸烟。据悉,北京市控烟检查员将从6万人扩容至10万人,对于违反禁烟规定的个人可处以10元罚款。 中新社发 鲁谷 摄
|
5月1日起,根据《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若干规定》,北京所有体育馆、商场营业厅、出租车等10类公共场所将禁止吸烟。据悉,北京市控烟检查员将从6万人扩容至10万人,对于违反禁烟规定的个人可处以10元罚款。 中新社发 鲁谷 摄
|
“抽烟是因为手指寂寞”,这句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语,引起了很多像江步这样“80后”烟民的共鸣。“在我看来,抽烟与张扬、个性、时尚无关,更多的只是排遣寂寞。”德国GKK建筑事务所中国首席代表江步有着7年的吸烟史,他没有想过戒烟,“不过现在不能随便抽烟啦,自己‘寂寞’时,首先要想到别影响周围的人。”
自今年5月1日起,《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的若干规定》开始实施。像江步这样的烟民,不管是因为手指寂寞还是饭后消遣,都不能随便在公共场所“吞云吐雾”了。
但是“禁烟令”叫好不叫座,部分公众从一开始就将矛头指向这一新生儿不完善的细则上,怀疑其难以实施。近日,北京市制定了新的实施意见,要求餐厅、客房等场所的无烟区域面积达到50%。
这一规定是否能迎来喝彩呢?“禁烟令”在实施两个月后效果又如何呢?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10471人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69.0%的公众知道北京“禁烟令”,31.0%的人不知道北京“禁烟令”。如果“禁烟令”在全国推广,95.0%的公众表示支持,只有5.0%的人对此表示不支持。
全民戒烟是个“持久战”
和往常一样,江步下班后夹着公文包走进公司楼下的餐厅,坐定后娴熟地抽出一支香烟点燃,但香烟刚到嘴边,他发现餐厅和原来不一样了。“烟灰缸不见了?”原来,他平时习惯就餐的位置已成了无烟区。看到大家都这么自觉遵守规定,他也不好意思吸烟了。
“还是有少数消费者违规。”北京市海淀区爱卫会主任张伟告诉记者,“禁烟令”后,在公共场所违规吸烟者虽然明显少了,但是仍然有一些烟民不自觉,怀着侥幸心理抽烟,“一下子到位也不太可能,毕竟这是很多人的生活习惯,一时间很难戒烟。”
调查显示,81.6%的公众表示自己或家人朋友曾想过戒烟,也有18.4%的人表示“没有想过”。
“大家的意识不代表行为,戒烟对老烟民来说是个‘持久战’。北京全城约有300万烟民,如果推广到全国,那就不计其数了。”张伟说,北京“禁烟令”是推广全民禁烟的“一小步”,难度虽然很大,但是大家渐渐意识到吸烟的危害,并逐渐建立起了公德心,“至今为止,全市没有出现过一例因检查员规劝违规吸烟者而发生的冲突事件。”
“‘禁烟令’和收取高税率应该并行”
“10元对很多人来说没有威慑作用。”北京市某国企工程师小伟告诉记者,前不久他在一家餐厅看到两名检查员规劝一名吸烟者掐烟,吸烟者灭烟之后并没有受到“禁烟令”规定的10元处罚。而就在检查员离开餐厅不久,那名吸烟者又“重燃旧火”。
“抽烟有‘垃圾效应’——只要有一人抽烟而没人管,不一会儿,餐馆就笼罩在烟雾中。而一般有服务员规劝的餐厅,违规抽烟的现象就会明显好一些。”小伟说。
调查显示,58.8%的公众认为,“禁烟令”后还有人在公共场所违规吸烟的主要原因是执法力量不够,一线卫生监督员太少,实施细则尚未出台;51.7%的人认为主要原因是处罚不到位,10元罚款不具备威慑力。
张伟介绍说,7月9日,北京市爱卫会等机构对全市进行了一次抽查,检查结果是餐厅、宾馆等场所基本都按照规定执行,只有个别单位因为不合格而受到处罚。而对于少数个人存在的违规吸烟现象,他们主要是对其进行规劝,没有处罚。
在此次调查中,65.6%的公众认为,要更好地禁烟,需要继续完善“禁烟令”的实施细则;50.6%的人认为还需加大罚款数额;48.1%的人认为需要增加监督员数量;48.1%的人认为应该对烟民加收“环境税”;46.1%的人认为应该鼓励生产戒烟器具、药品,让吸烟者戒烟变得容易。
北京市瑞风律师所律师李方平认为,要彻底禁烟,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在执法上应该给予检查员以及行业协会更多的权力,从而才能加大执法力度,“在新加坡和香港地区,对禁烟的执法力度是很大的。比如在香港,在公共场所吸烟要罚款上千元港币。我的一个朋友就因此被罚,后来有段时间一摸烟盒,手都是抖的。如果大陆也这样,谁还敢乱点烟?”
“细则确实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张伟告诉记者,对于一些条件比较好的餐厅和宾馆,无烟区域面积要达到50%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对于一些小餐馆,本来面积就不大,要设立50%以上面积的无烟区确实有些困难。
近来,除了部分公众对“禁烟令”如何完善进行一番热议以外,还有人提出不应该禁烟,而是应该收取高税率。调查显示,43.0%的公众对这个观点表示支持,但有更多人(57.0%)对此不赞同。
李方平认为,“禁烟令”和收取高税率应该并行,在许多发达国家这样实行效果显著,“此外,如果将获得的罚金和高税率所获得的收入都用于禁烟,效果会更好”。
“‘吸烟文化’、‘敬烟文化’根本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是恶习”
有人认为,中国人心目中普遍存有“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烟熏文章酒熏诗”的观念。而烟和酒是一种传统文化——大家在一起吃饭时,互相敬一杯酒、递一支烟是沟通交往的需要。
调查显示,68.6%的公众认为,“禁烟令”后还有人在公共场所违规吸烟的主要原因是绝大多数人没有“禁烟”共识;60.1%的人认为主要原因是烟民的习惯难以改变。
“习惯是在不断变化的,当人们的认识提高以后,自然会认为吸烟是不体面的。”李方平说,当人们认为敬烟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时,“吸烟文化”和“敬烟文化”就会自然消失。这就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严厉的法律约束。
在此次调查中,56%的公众认为,要更好地禁烟,有关部门、舆论导向应当在说服教育、营造禁烟氛围上狠下工夫。
对于一些人所持的“禁烟难,难在文化关”这一观点,洛杉矶心理精神卫生署高级顾问、美国加州大学鲁教授则表示反对,在他看来,所谓文化上的原因,都是借口。
“烟草传入中国也就几百年时间,而明朝中叶以前,中国人从未听说过烟草。中国在晚清的时候才出现大量吸烟的现象。所以所谓‘吸烟文化’、‘敬烟文化’根本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是恶习。”他说。 (记者 肖舒楠 )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