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4厘米、宽17厘米的一小篇文章,署名“徐滇庆道歉”,7月8日这天,登上媒体广告。
为此,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任兼职教授的徐滇庆,要支付36900元人民币的广告费用。除此之外,南方都市报社广告处的工作人员,礼貌而警惕地拒绝任何关于此事的询问。
赌局结束了:扬言深圳房价过去一年只升不跌的徐教授,面对下跌的房价,已经兑现了他“用整版广告向深圳市民道歉”的承诺。
因此,不管众人怎么猜测这位经济学家背后是否有人操纵,退一万步讲,他也是个守信的人。这一场形式感极浓的道歉行动,足以令他赢得这个美誉。
尤其是,在“信诺”这个珍贵的品质,被许多人弃置一旁的奇怪年代。两个有些孩子气的成年男人,赌气般地拉钩下注,像在用心演一出戏,借而追忆我们曾经最重视的东西。
以“尾生抱柱”这种故事的方式延续在我们传统里的这种东西,用最通俗的话讲,就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
水不会回到盆子里,正如话吞不回肚子里。当我们逐渐开始承认一个成年公民有权利表达他的任何合法观点时,我们通常忘记了补上这么一句话:“但是,你得负责。”
当然,要求每一句话,哪怕戏言也要付诸实践,是极端的行为。但是,那些对别人提供承诺、造成影响的言论,那些不仅代表个人,更代表某个机构、群体的言论,不可一笑而过。
历史为我们进化出了比口耳相传更先进的记录和传播方式:报纸。每天,我们习惯在醒来以后,看到形形色色的言论在报纸上穿行。每个人都用最真诚的态度,最恳切的语言,请我们相信他。
而赶着时间印刷的新闻纸,又往往被称作“只有一天生命”。它们大多被快餐化阅读,然后丢进垃圾桶、垫在桌子底下。每天都有新鲜事,每天都有新的承诺,结果是,昨天的事情往往容易被遗忘。
于是,我们忽然进入了一个大放厥词的时代,并对这样的故事习以为常:昨天坚定支持某种事物的人,今天转而同样坚决地否定它。而赌咒发誓,甚至拿人命担保的所谓“真实”,结果常常被证明为假的。
人们对印刷品失去了最基本的尊重和虔诚,仿佛印在纸上的承诺可以轻易随风飘逝无处可寻。而没有得到记录的话,更是瞬间消失在记忆深处。
一个不需要为自己话语负责的时代,真是个可怕的时代。
因此,我们有必要回顾,在一个更长的周期中,报纸上公布的承诺、记录的姿态,是否已经露出了真相?这时候,翻看着那些比纸张更脆弱的豪言壮语,我们是该淡然一笑,还是该追根究底?
实在值得庆幸,因为在提供言论阵地的同时,白纸黑字的报纸,同时具有了作证的史学意义。纸张随着时间而迅速腐烂,但言论不会。它顽强地保存在图书馆、收藏夹以及读者们脑海深处,期待着有一天最终的检验。
对徐教授来说,最终检验来临的期限如此之快,只有一年而已。而检验他斩钉截铁判断的方式,也太过简单明了,只需要几个由官方定期发布的数字。
他未能通过这场检验,代价是,他需要为自己的言论付出费用,并损失自己言论的可信度。但他应该庆幸:弥补一个人对一个城市的错误判断,只需要花费36900元。他该知道,在历史上,判断错误的代价,可不会永远这么低廉。
有人做过努力和尝试。将几十年前的报纸拿出来,前后比对。这时候,有些刻意的欺骗和蒙混过关无处藏身。
那都是曾经为我们提供了美丽梦想的承诺,结果却被证明是虚幻的。这并不是杞人忧天,这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当梦想破碎,诺言被遗弃时,我们才发现,被一时激情支配所造成的高昂代价。
这样的历史,离我们还并不遥远。翻检一下报纸,它们侥幸逃过时间和人为的损坏而保留下来。那些已经死去的梦想,尴尬地躺在那里,保留着刚刚被抛出来时的姿态。
看看这些没人负责的话,看看这些被不负责的话误导的历史,这样一个梳理应该是有益的。还有些话,仍旧在等待检验。
我们也会在张开嘴或拿起笔之前,获得一种深切的历史感和责任感:每个承诺,最终都将面临检验。(张伟)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