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援范跑跑的人说,他仅仅是说了真话,粉碎了道德理论家虚构的道德完人乌托邦而已,他的诚实、不伪善要远比那些带着道德面具、拍马屁的伪善者好得多;公众舆论的道德审判是对跑跑的道德绑架,是不能宽容不同的声音。
在现代主义语境下,道德以及维护道德者早已成众矢之的,谁为其辩护都似乎处于悖理的地位。但建设现代文明需要宽容氛围下的辩论,给反道德者唱点反调,希望也能够得到宽容。
真小人与伪君子哪个更好,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命题。至于本案,北大王海明教授认为,评价一个社会,取决于道德的总原则——善恶,而不取决于诚实和虚伪。范生把自己想的东西说出来,是言论自由。就诚实这一点是可取的;但他不知耻,这是不可取的。王夫之讲,诚实而不知耻不如虚伪而知耻。因为你知道这是可耻的东西,还有改正和拯救的希望。何况,小人再真也是小人,而维护社会道德者却未必是虚伪的。
关于人性,西方主张“原罪说”,东方主张“性善论”,孰优孰劣,尚无定论。论者指责“由于中国人没有‘原罪’意识,千百年来又被灌输孔孟的‘性善论’,所以,缺乏自我反省的态度,标榜自己道德高尚的大有人在”,把儒家的道德追求、道德完善说成“道德完人乌托邦”,似乎也太简单化了些。
介绍一个研究成果吧。
上个世纪50年代初,科学家在研究猴子的时候,给猴子吃一种它们没吃过的洋芋。起初那些猴子在观望:要不要吃这些沾满泥巴的洋芋?后来,有只猴子把洋芋拿到海边洗了洗,然后吃了。其他猴子一跃而起,纷纷仿效。奇妙的是,当第100只猴子也模仿着清洗后再吃时,发生了惊人的变化:那些没见过洋芋要洗洗再吃的猴子,也掌握了这个方法。没隔多久,这一方法竟漂洋过海,传给了对岸山上的猴子。
科学家研究后认为,不断重复的行为会形成一种记忆,即不经思考也能够反应。管理学者进而指出,对于组织而言,只要认同某种观念或行为的人达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同、支持。
一个社会一个群体,其道德的形成想必也是这么一个过程。当地震来临,跑是人的本能,但作为教师,应该养成这样的道德:优先保护未成年人。当多数人在潜意识里都把这一条固定下来的时候,师德就会压倒本能。荣格说,“由于具有思考的能力,人便得以迈出了动物界”;“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
当然,如果范跑跑是那第一个猴子,现有的道德有一天也可能会被推翻,范跑跑们的道德便会风行天下。那会是什么局面呢?
今天看到《东南快报》的一则消息,或可作答。
一位张女士乘坐公交车,发现一女子故意挨着一阿姨,一边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一边伸手掏阿姨的皮包。小张用脚踢了一下阿姨,阿姨发现了异常,小偷只好放弃。小张也没在意,随后就下车了。可是当她想离开时,突然有一男一女拦住了她的去路,定睛一看,那女子赫然就是那位妙手空空女士。女士拉着小张的手说:“谁让你多管闲事,赔我误工费!”男子也围住小张不让走。尽管小张大喊“抢劫”,可周围却无人出手帮忙,小张赶紧电话报警,那两人打了小张两下,扬长而去。小张气愤了:“正义淹没在大众的冷漠中,小偷因此变得如此猖狂。”
宽容范跑跑,就像宽容妙空女士一样?那样下去,黑白不分,我们就不只是得赔跑跑误工费了。(作者:老土)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