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垮下了吗?汶川大地震以毫无争议的事实证明:“80后”没有垮下,他们站得很牢!
广东省青年干部学院教授谭建光直言:所谓“80后”垮下了,是一些人的误解。“80后”只不过没有适当的机会来表现他们的责任、爱心,地震“震”出了“80后”的社会责任,但其实社会责任一直藏在“80后”的心中,“那是人的本性,在抗震救灾中,‘80后’暴发了。”暨南大学马秋风教授也表示,对一个群体的判断,不能贴标签。要说他们是垮下的一代,显然是不对的。
黄英是绵竹市城北中学老师。5月12日的震灾,震垮了学校教学楼的走廊,砸死了10多名学生。悲情笼罩学校,可死亡并不是最让她难忘的。
地震那一刻,生病的黄英正准备到学校。地震发生后,她快步跑到2公里外的学校,眼前的一幕让她经久难忘———
破烂的教学楼下面,上百名男生和一些女生正在使劲搬动碎砖石,抢救被砸师生。一些大个子男生正扶起救出来的同学,朝马路上走。现场除了哭喊,就是老师和班干部组织同学,不断搬砖找人。“他们漂亮的衣服沾满鲜血。”
黄英说,当时,她惊呆了,这是我那打扫卫生拖拖拉拉、遇到麻烦相互推诿的学生吗?!
黄英说,在她眼中,“80”后一直有些娇生惯养,不懂得尊重人,很不懂事。“作业做得不好,老师稍微批评一下,就耍小脾气,不服气。”
“我真没想到他们会这么勇敢!”黄英说,她为此想了好长时间,“我现在才明白,其实人的本性是一样的,‘80后’同样勇敢、善良、富有爱心,只不过平时没有表现罢了。”
绵竹市团委书记范晓华介绍,震灾后,团系统8000多名、社会近2万名志愿者来到绵竹抗震救灾,这些志愿者60%以上是“80后”。“一场大灾,把他们的真性情全部展露出来了。”
一早,在深圳工作的李维早早起床,坐飞机赶赴四川,下午他与其他5人出现在绵竹市政府门口,要报名成为志愿者抗震救灾。23岁的李维,向公司请了10多天的假,“地震发生的第二天,我就想来。”
“我们都是人,面对空前灾难,谁都不会无动于衷。”在地震发生后的10多天里,不能来灾区的李维,与其他志愿者一起,默默筹集药品。后来,6人自费飞往成都,将买来的药品送到绵竹市。他们没带帐篷,他们说,来灾区就没想到要休息!他们之中5人是“80后”!
24岁的胡正义,宜宾某汽车模具公司员工。地震发生后,他向老板请了23天假,12日下午即从宜宾赶到了都江堰,次日徒步近百里,从都江堰走到了本次地震的震中———映秀镇,成为第一个徒步走进映秀的志愿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夜晚,在凄风苦雨中走来寻亲的人,他立即将他们引向自己刚刚燃起的篝火;清晨,他拿起毛笔,在纸板上画上一个“简易地图”,然后摆到刚刚走过的路口,给后来者指明方向;傍晚,他捡起路上一个废弃的矿泉水瓶,放进满满当当的背包,然后集中扔进垃圾箱……胡正义说:“我终于弄明白了,人生就是要做有意义的事,救灾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袁斌,德阳市嘉陵江路学校高三学生。震灾发生后,他走进军营,与战士们一起搜寻幸存者、帮灾民搭帐篷,近10天来,他吃住都在部队。学校复课,他也没回去,“灾情太严重了,我不忍心走。”
这次在地震中,还活跃着大量大学生村官,他们是“80后”在乡村的优秀代表。
在四川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中,绵竹市共有75个大学生村官。这次地震中,有2名大学生村官牺牲。绵竹市人事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其他73名村官没有一个回家,全都活跃在抗灾一线上。
昨天中午,记者在绵竹市2号立交桥灾民安置点,找到兰敏毓。她是天池乡党务干事,震灾发生后,她立即组织团员青年搜救幸存者。天池乡负责人称,连续工作的兰敏毓曾3次晕倒在灾民安置点。
今年23岁的代磊,2年前大学毕业后被安排到遵道镇政府工作。年轻的他在救灾中被安排搬运尸体,他搬石块、抱尸体,身上长满湿疹依然连续工作。随后,主动请战,到35个防疫最难的养殖场搞防疫。
“你看他做事那样老到,根本不会相信他才23岁!”遵道镇一位副镇长说,代磊改变了他对“80后”娇生惯养的看法。
都江堰233名大学生村官,全部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历经巨灾,他们中的99%都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他们都很优秀,非常出色。” 都江堰市人事局副局长丁成贵介绍,在都江堰市虹口乡,女大学生村官何珍冒着被山石击中、被滑坡掩埋的危险,带着乡上写的紧急信件,徒步走到都江堰,第一时间把伤情送到市里,为营救争取了时间。地震发生时,大学生村官程丹正在都江堰市档案馆查资料,被营救出危楼后,程丹拖着简单包扎的伤腿,回到翠月湖镇救灾。本报特派记者 尹安学 傅汉荣 鲁钇山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