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群“80后”的年轻人,爱吃洋快餐,爱看国际大片,有些自信,又有些许“张狂”。在汶川大地震后,他们自发组织起来,于5月16日和6月7日两次飞赴四川做志愿者,参与抗震救灾,别样的青春在灾区绽放。6月8日下午,在四川绵阳北川擂鼓镇的帐篷里,记者见到了他们。
QQ群里短暂沉默后,11人的志愿团队诞生了
5月14日,汶川大地震发生的第三天,山东警官学院2007级毕业生张琳登录了自己的QQ。在线的有他的10个同学,都是山东警官学院2007级毕业生,他们都是山东的,来自治安系、科技系、刑侦系等不同专业。“去四川吧”,不知道谁敲出了这么一行字,众人短暂沉默,而沉默的结果,就是一支由21-23岁的11名“80后”组成的志愿团队奔赴灾区。
“我们不是同班同学,只是平时有过联系。”坐在帐篷里的徐宗军解释,“了解到灾区的情况,心里特别难受,就想为灾区做点事情。”
11名志愿者中有3名女生,张寅鹏是其中之一。张寅鹏称通过QQ聊天确定去灾区的事看起来有点冲动,但当时没想太多,危险、死亡等等都没有考虑。
志愿者郭旺的父亲郭振平回忆,当时自己“既担心,又高兴,担心孩子们的安全,高兴他们长大了,知道为社会、国家承担责任了”。后来,这11名年轻人的家长在一起开了个碰头会,一致支持孩子们的行动,并最终选出3名家长代表一起去,做他们的后勤保障。
5月16日晚,在济南国际机场登机前,11名年轻人宣读了他们写的誓词:“我志愿到灾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全力以赴,抗震救灾。”
徒手救人4小时,每找到一件物品心就颤一下
5月17日上午,11名志愿者下了飞机就从成都来到了德阳什邡。在什邡,志愿者被安排在灾区安置点巡逻。
5月19日下午5点,志愿者到达绵竹汉旺镇,这座美丽干净的小城地震后满目疮痍。“求求你们帮我找找老婆吧,她在废墟里还活着。”汉旺镇一名50多岁名叫王毫的男子向他们求救。王毫的妻子、儿子被埋在震塌的房屋里,儿子被救出来了,可是与他一起生活了30多年的妻子,怎么找都没找到。
11名志愿者开始了长达4个小时的徒手挖掘工作。戴了两层口罩的他们,还是被阵阵袭来的尸体腐烂味道熏得受不了。一片20多个平方的地方被11个人搜寻了5遍,张寅鹏的手磨破了,从来没哭过的小伙子孙虎眼里噙满了泪水。
晚上9点,已经伸手不见五指,他们依旧不放弃用手摸着砖石找。“后来,红十字会为了安全再三要求我们回去,我们才离开。”张寅鹏说,废墟里有全家福照片,有女人的高跟鞋,有小朋友的玩具,“每找到一件物品,心就颤一下……”
11名志愿者带着深深的愧疚离开了。“我现在希望没有找到。”孙虎告诉记者,“因为没有找着代表他妻子还有活的希望,如果找到的是尸体就没有任何希望了。”
厕所里给大便搅拌消毒
这11名志愿者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很少干家务活。而在绵竹市最大的灾区群众安置点——绵竹体育馆,这帮平时娇生惯养的年轻人遭遇到一件从未干过的事。
当时绵竹体育馆大约安置了3万多灾区群众,他们的如厕是个大问题,特别是大便的消毒。志愿者郭旺介绍,大便如处理不当,加上持续大雨,就可能成为灾后防疫工作的隐患。当时,按照卫生部处理规范,可按粪便量的10∶1加漂白粉,或加其他含氯消毒剂干粉或溶液,充分搅匀。11名志愿者中的两男、两女就接到了去给厕所大便消毒的任务。
4名志愿者一手拿着棍子,一手拿着漂白粉进入厕所,把漂白粉撒到大便上,然后用棍子用力搅匀。漂白粉很快就把手套腐蚀透了,就这样在厕所里从早晨一直干到中午,每个人的手都被漂白粉腐蚀得起了泡。吴玉娜说,她连自己家的马桶都很少刷。
回济后,QQ群改成“继续抗震救灾”
5月25日,11名志愿者向北川公安局捐款一万多元。
5月26日,11名志愿者接到撤离的通知,而天天想家的女生们此时却哭了。王领弟说,在四川的确很想家,但是一想到自己才来了十天,干的工作太微不足道,自己还想再出把力。
张寅鹏回忆说:“在回来的飞机上谁也没说一句话。”
5月27日凌晨2点,11名志愿者踏上了熟悉的土地,到家了。“十天的相处,今天一下子分开,心里酸酸的。”王领弟发给张琳的短信这样说。到家后11人通过短信聊天,谁也没有睡。
吴玉娜去理发店理发,看到理发店里有砖块和石头,她突然问服务员:“理发店怎么震成这样了?”服务员吃了一惊。志愿者们在济南看到拆迁的房子总是想到地震。
5月27日,他们的QQ群名字改成了“继续抗震救灾”。
领导集体讨论5分钟,北川同意他们再赴川
6月5日,志愿者们和北川公安局联系时,主动提出要再次赴川。北川有关领导在集体讨论5分钟以后,同意了志愿者们的申请。刘敏说,第一次去北川擂鼓镇的时候,了解到北川公安局损失人员达30多个,而现在正在灾后重建,他们一定很需要帮手。
刘敏的想法很快得到了证实。6月7日,11名志愿者再次来到了北川擂鼓镇,任务很快就分配下来。郭旺的父亲告诉记者,根据他们所学专业的不同,4个人去了刑警队,4个人去维持治安,剩下的3个人是内警。
记者到达北川擂鼓镇时,11名志愿者在一条小河边搭建好了4个帐篷,4个值夜班的队员正在一个帐篷里休息。郭旺告诉记者,这儿昼夜温差大,白天穿短袖,晚上盖被子,“我们这次没带被子,晚上都穿着衣服盖着毛巾被还是很冷”。志愿者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下大雨,一下雨就把帐篷给淹了。
谈到还要在灾区呆多少时间时,一个队员说“最少要一个月,或者更长”。灾后重建时间要很长,维持擂鼓镇治安的警力目前也不足,灾区社会治安维护任务很重。
当记者离开时,4名志愿者正在搬帐篷重新安营扎寨,原来他们一部分人要去看管灾区物资仓库,这样原来的驻扎营地就只剩下7名志愿者。他们之间互相鼓励着:“到那边常回来看看,晚上执勤一定要注意安全”。
一面“抗震救灾志愿者”的红旗,在志愿者帐篷外迎风飘扬,非常引人注目。(王海涛 张刚 桑海波)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