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场合,你必须作出果断的决定,没有人会因为你的性别而允许你犹豫不决。”廖小平在她的帐篷指挥部对记者说。
廖小平是都江堰市副市长,地震发生后,她在第一时间赶到偏远的向峨乡指挥抗震救灾。向峨乡也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但不如聚源中学和市中医院那样为外界所熟知。
20多天在山乡指挥抗震,廖小平看上去风尘仆仆。晒黑了的脸上,可以看出些许的倦容,但精力依然充沛,似乎是某种意志力在支撑着她。她是一个朴素而实在的人,在电话里多次婉拒采访,但当记者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便不像电话里那么决绝了。
“你不只代表自己,代表的是一个群体。”对于记者给出的大道理,她听后笑了笑,没有反驳。
指挥部正在开会,为了不影响她的工作,记者一直等到吃午饭的时间,才插空和她聊上几句。午餐很简单——蛋花汤泡饭。味道不够,可以撒点榨菜。所有的人都一样。
从都江堰到向峨乡有十几公里的山路。作为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廖小平不知跑过多少趟了。但5月12日那天,这条路显得特别漫长。成片倒塌的房屋在眼前掠过,耳旁不时传来的哭喊声,或近或远,她的心一阵紧过一阵。向峨乡此时已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廖小平不知道山里的情况怎么样,但直觉告诉她,灾情肯定比想象的要严重。
“向峨中学400多名学生娃被埋了,乡政府的房子倒了,场镇那边也埋了不少居民……”乡干部急促地陈述着灾情。尽管有预感,但眼前的景象还是让她感到震惊,但廖小平很快冷静下来。她没有时间悲伤,浪费一秒钟就可能耽误一条生命。
“在废墟下抢救生命,一定要讲效率。”廖小平回忆说,“而效率的关键,一是现场秩序,一是救援设备。”向峨中学废墟前聚拢了大量望眼欲穿的家长。廖小平察看现场后,当机立断发出指令“马上向上级申请部队和机具支援”,同时迅即组织力量在人群中清理出一条救生通道。
“在救援部队到达前,我们也不能干等。”廖小平说,“这时候,就得发动群众。”
现场有一位任木匠,是乡里的能人,他已经把一台挖掘机改装成了起吊设备。廖小平意识到,这可是救命的宝贝啊。她立即组织人员,土法上马,又改装了一台。
“那时候,大家都得听任木匠的,包括我。”廖小平说。就这样,在救援部队到来之前,他们已经从废墟中救出了20多名学生。
4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40多个小时没喝一口水,这是啥滋味。廖小平淡淡地说:“早就搞忘了。”部队一位指挥官悄悄递给她一瓶矿泉水,她谢绝了,“同志们和救援的群众都没有水喝,我也不能喝。”
“这是一种态度。”廖小平说。她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
5月12日、13日晚,灾区两天都是大雨。廖小平一直在现场,衣服湿透了,声音嘶哑了……她说:“此刻,总指挥是一个象征。”
学生遗体处理是最棘手的。毕竟是花样的生命,许多家长看到孩子的遗体从废墟中挖掘出来,却还是不愿意接受事实。
“将心比心,养了这么大,谁舍得啊。”廖小平说,“都是当爸当娘的,我们必须理解家长的情绪。”
廖小平动用了总指挥的现场处置权:家长愿意带回遗体安葬的,只要符合防疫要求,离水源50米,坑深2米,就放行;愿意集体安葬的,保证一人有一个简易的木箱子。在灾区,这是十分不容易做到的“厚葬”。
“那时候,连钉箱子的钉子都不够,我们派了两个人找了几个小时才找齐。”廖小平说。
后来的事实证明,“厚葬”安定了人心。“我们的百姓是很善良的,”廖小平说,“向峨乡遇难学生的家长情绪普遍比较稳定,他们知道政府尽心了。”
向峨乡抗震救灾指挥部由地方和军队等救援力量组合而成,县级市的副市长廖小平是总指挥,而部队的少将只能是副总指挥。如何协调这种关系,廖小平给出的秘诀是“谦虚、坦诚”。
看得出,在指挥部里,军地关系很融洽。廖小平一再叮嘱记者采访部队的同志,还提供了一条独家新闻:有位地震伤员被查出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北京军区医疗队还是决定冒着风险实施手术。廖小平说,“这是多么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向峨乡,廖小平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如今,她又着手谋划向峨乡的重建和开发。地处龙门山脉的向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只要路通了,财富自然来。
“是要搞农家乐吗。”记者问。
“农家乐?档次低了点。”廖小平笑着说,一脸的自信。
在都江堰的主干道,写着大幅的标语“发扬李冰精神重建美好家园”。为纪念李冰父子而建的“二王庙”,在地震中毁损严重,但李冰精神依然在都江堰人的血脉中奔涌。(孙钱斌 林木)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