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安六月七日电 题:油扇“送节”过端午
作者 郑长灵 高越伟
端午节将至,记者在福建福安城北官埔村的村民们家中赶巧看到他们正在准备“红礼担”,很是奇怪,里头装的都是大大小小的油扇。一打听,原来在福安民间,每逢端午,娘家都要给女儿“送节”。“送节”礼品中,官埔油扇是必不可少的。
“端午节前四五个月,就开始有人来村里订做‘送节’油扇了。每年正月刚过,我们就开始制作油扇了,到端午前夕大概能制成近万把。”村里一对做了近五十年油扇的老夫妇说,尽管储备了这么多的油扇,每年端午节,还是供不应求。平时一把油扇卖三四元钱,可端午节,如果没有事先预订,就是花五六元也挺难买到。有时候,扇面还没干,就被买走了。
福安端午以油扇“送节”的习俗由来已久,大约从明清时代一直延续至今。这些油扇,承载着外婆对小外孙的疼爱和母亲对女儿的祝福,也承载着浓郁的亲情和民众对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人生的祈盼。
端午节,福安人对于油扇的记忆无处不在。赛龙舟时,舵手们也不忘用画面艳丽的油扇装点自己的船只。“水面上,每一艘搏浪飞舟上都有一道油扇搭建的亮丽风景。”村民汤崇华说,“岸边,赶来观看赛龙舟的人们,手里也少不了一把油扇遮阳”,远处看去,人群中,花团锦簇的油扇高低起落,十分炫目。
村民们说,过去,福安民间迎亲娶媳,油扇也是必不可少的礼品。男方要备齐大、中、小各种规格的油扇到女方家送礼,而且,女方家亲属不论男女老少,人人有份。据说,这是隐喻一家老小数代同堂。婚后,这个习俗还要继续延续,汉族人家三年,畲家一年。
福安市文化馆馆长李凯介绍,官埔油扇,盛行于明清时代,位于福安城北的官埔村是其唯一产地。制作官埔油扇,大致有五道工序, 即取料、做扇骨、裱纸、题诗作画、上油并晾干。官埔油扇,扇柄上方的扇面用毛竹做成三十度弯曲的扇弧,风力比普通纸扇大二到三倍。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官埔村绝大多数人放弃了制作油扇的副业,只剩下两家人一直在做。
沉寂二十多年之后,官埔油扇才又因其独特的制作技艺,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作为一种依托于制作人本身技艺而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官埔油扇在被确定为首个国家法定节假日的端午节里重新纳入公众视野。
目前,福安市文化部门已经开始收集整理官埔油扇的相关材料,为其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前期准备工作。同时,为了进一步保护好这项传统技艺,使其更好地传承下去,今年年初,李凯馆长动员汤崇华、池建华等技艺精湛的村民重新建立了油扇作坊。
“我们这次重建油扇作坊,也有一些新的想法。”汤崇华说,以前,官埔油扇直径都仅有三四十厘米;今后,想要制作一批直径六十厘米的油扇,请当地名家在扇面题诗作画,作为装饰品来出售。
他认为,把油扇包装成装饰品或纪念品,市场应该还是比较广阔的。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