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向娥中学的一名员工在灾后的教学楼废墟中寻找自己的物品。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都江堰市向娥乡几乎被夷为平地,向娥中学教学楼倒塌,有320多名学生遇难。 中新社发 毛建军 摄
|
都江堰向娥中学的一名员工在灾后的教学楼废墟中寻找自己的物品。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都江堰市向娥乡几乎被夷为平地,向娥中学教学楼倒塌,有320多名学生遇难。 中新社发 毛建军 摄
|
中新社成都六月七日电 题:悲伤有泪痕 历史有物证
中新社记者 赵建华
残缺的课本试卷,单薄的证书奖状,破损的书包相册,不能报账的收据,写着电话号码的小纸条,如果是在闹市,即便是拾荒者也不愿多看它们一眼。
但如今,它们却都已经进入成都市档案馆。在这里,许多从地震废墟里捡回来的“民间遗物”,已被官方登记造册。
在这些民间遗物面前,坚强、大爱、悲伤、敬畏,原本抽象的东西,已变得“有血有肉”。
生者与死者、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学生、军队与百姓,书信贺卡、奥运图画、求助纸条、捐赠收据、救援照片,各色人等在地震前前后后的生命状态,都留下了各自的印痕。
一封寄往阴间的家书。十年养育,含辛茹苦,女儿却在瞬间离开人世。父亲给已在天堂的女儿写了一封信,虽然她已无法看到此信,信纸上还是写得密密麻麻。
“泪水洗刷了大地,洗刷了我的一生,梦想已破碎。”“路上车多,要走慢点。” 父亲在信中,祝愿女儿在她的世界里一路走好。
一张充满歉意的卡片。调皮的儿子,惹恼了母亲,五月十一日,为了“讨好”母亲,儿子给母亲送了一张明信片,“祝母亲节日快乐!”。但到了五月十二日,母子已经阴阳相隔。
一个天堂里的“身份证”。为了让“孩子到了天堂,也有个身份”,母亲原本打算将孩子的共青团团员证,随同骨灰一起安葬,不肯交出。孩子的父亲,最终还是说服了她。如今,这一“团员证”,已入住成都市档案馆。
一张寄往天堂的儿童节贺卡。“你一直都是妈妈的好女儿。下辈子,你还是妈妈的好女儿!”
一份无字遗书。“爸爸妈妈,我对不起你们,你们一定走好!”在废墟下,找不到笔的孩子,用指甲或者木条,给父母留下了一份“无字遗书”。
一份天真烂漫的蜡笔画。对两个多月后的北京奥运会,远在四川的孩子们早已心向往之。他们用蜡笔画出了一个个奥运福娃。
二十六天来,汶川大地震。六万九千多人罹难、三十七万多人受伤。苍白的数字背后,意味着无数人间伤心事。
几千年来,从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到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中国历经天灾劫难,无数生灵涂炭。但最终留给后人的,只不过是史书上的几句话,或者是将信将疑的民间传说。
即便三十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人们看到的也只是一句话,“二十四万人遇难”。当时的民间遗物、生命痕迹,大都已在岁月中消失,成为缺失的记忆。
今天,支离破碎的教室,舍己救人的老师,瞬间殒命的孩子,点亮生命之火的医生,被称为“活雷锋”的志愿者,救人于水火的军队,捐钱献血的陌生人,大爱无疆的救援队,所有的心酸事、悲壮情、感人泪,都已在历史上留下印痕。
昨天的笑容、今天的眼泪,明天皆有记忆。
悲伤有泪痕,历史有物证。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