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一位少将的震区感言:“帮助我们重新定位幸福”

2008年06月05日 09:56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在汶川南部山区,济南军区铁军高炮团战士冲过飞石不断的塌方隧道,给灾区群众送去食品和药品。罗 波摄

  【阅读提示

  路遇少将高建国,有些偶然。

  5月28日下午,从广元到青川,170多公里的山路,弯了又弯。山路艰险,在途中的竹园镇接应站,必须换乘越野吉普,于是记者招手“拦截”。没想到这一拦,竟拦到了刚从都江堰参加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会议、返回青川责任区的济南军区某集团军政委、少将高建国的车。

  山路崎岖,余震不断,许多地方又出现路阻。漫漫车旅,不期巧遇,这位少将向记者讲起他入川近半个月的见闻和感受。

  紧急驰援灾区北线

  “多好的年轻人,多好的兵”

  5月14日,接济南军区预先号令,命令我所在的集团军3.5万名官兵,采取空中输送、铁路输送和摩托化开进三种机动方式,向四川灾区驰援。

  15日早晨7时30分,从驻地出发,我随集团军赴川抗震救灾先头梯队,向灾区北线的青川县进发。

  5月16日上午,经过一路艰险,先头梯队抵达设在青川县委大院的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此时,先期空中输送至灾区的B师B团官兵,已经展开了全线大营救——

  B团2连在搜救时发现3名重伤员,迅速成立11名官兵组成的救护队,3人一组高举担架,涉水过涧,送到医疗队;

  B团1营接到前进乡大平村村民求助,1名老人双腿被砸断,血肉模糊。3连副指导员白飞飞带两名战士飞速赶到,背起老人奔袭山路8公里,安全转移老人后,三人几近虚脱;

  B团警侦连、通讯连得知房石镇有6名重伤员受困,警侦连副连长孙泽志速带35名官兵,用竹子自制担架,翻越4座高山,历时8个多小时,才把这些重伤员送至前进乡救护站,他们没吃一口饭,肩膀都被担架压肿,任务完成后,全部瘫倒在地。

  B团2连代理排长潘明旺带全排在前进乡长平村帮助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从危房内抢运粮食时,突发余震,屋顶一根横梁砸向老人,潘明旺一把将老人推出,自己却被砸中,右腿骨折……

  值班员报告,到16日晚,北线部队已从废墟、断崖和矿井中救出受困群众54人,转移群众3900人。

  听着这些快报,我既为群众的脱险感到欣慰,也为自己的官兵们感到自豪。现在的战士,主体是“80后”、“90后”,其中不少人是被视为“小皇帝”的独生子女,但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当代军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多好的年轻人,多好的兵啊!

  营救出被埋164小时的老人

  “为生命的坚持而感动”

  奇迹往往在危难中出现!19日,我们就见证了这样一个生命奇迹。

  19日中午,F团报告,上午9时30分,该团政委王信民带七连官兵进入石坝乡三江村黄平小组进行搜救排查,一排战士陈大超等在一个矿井口听到微弱的喘息声。

  王政委迅即带领三营教导员吴震和七连30名官兵火速赶往现场,先挖开表层的碎石,又用双手猛扒坍塌的石土。奋战近两个小时,许多战士的双手磨得鲜血淋淋。到11时50分,56岁的老人王春邦终于被成功救出。

  据老人说,大地震发生时,他和其他6人正在矿井中向外运矿石,其他人都被落下的石头砸死,他在洞内有一门板支撑的狭小空间,靠喝自己的尿液坚持下来。老人脱险时,已经被埋了164小时30分钟。

  消息传来,指挥所一片欢腾,大家都为生命的坚持而感动。

  我感慨万分地写下两句话:陷危境不放弃,渴生老人创造动人生命奇迹;视人民如父母,子弟兵用忠诚书写人间佳话。

  抗震救灾是战场,也是课堂

  “帮助我们重新定位幸福”

  5月24日,车过平武县平通镇,陡峭的山崖下,汽车排起了长龙。又是余震引起的山体滑坡阻塞了道路。

  不经意间,我向车窗外瞥了一眼,蓦然发现一块孤悬的巨石就在我的车位上方。此时此刻,车欲进不能,欲退也难,万一发生余震,还真有点在劫难逃。

  想起入川几天后才吃上的那顿普通的饭,以及第一次在帐篷里睡了4个小时后那种强烈的幸福感,我不禁生出许多感慨:多年来,我们每天都在享受一些“奢侈”的幸福,但却因为习以为常而淡忘了它们的意义。置身灾区,巨大的反差促使人们重新思索幸福的含义,被一些世俗标准扭曲了的“幸福指数”,在抗震救灾的战场上得到了矫正。

  我想起了半个世纪前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过的一段话:“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第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嘴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感觉到是在幸福中呢?”

  抗震救灾是战场,也是课堂,它帮助我们重新定位幸福,在多重感受和换位思考中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入川已近半月。随着与灾区人民相融渐深,我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抗震救灾又何尝不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大熔炉啊!在服务人民中学习人民,已经成为抗震救灾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实现形式。

  (本报记者 吴 焰采访整理)

编辑:吴歆】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日关注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