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扬州5月31日电 题:“扬州就是你的家”——扬州各大医院全力救助地震灾区伤员
记者 崔佳明
五月三十日下午三时二十八分,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运载三百四十七名灾区伤员的“救三十三次”专列驶进扬州火车站,首批一百一十八名从四川来扬州深入治疗的伤员安全抵达。
这是四川汶川地震后到达扬州的首趟转运伤员专列。早已等候多时的医务人员、武警官兵,九十台救护车,立即开始紧张有序转运。车上车下,迅速展开爱心大接力,按伤员手腕上的标记:苏北医院的为蓝色腕带,市一院的为红色腕带,中医院的为无色腕带,武警医院的为橘黄色腕带,将伤员亲人转运指定的救治医院。
记者坐上载着伤员救护车,警车开道一路绿灯直达救治的医院,在车上伤员家属告诉记者:到处都是我们的亲人,一路上大家都很受照顾,已经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下午四时许,驶进苏北医院,为了迎接伤员,医院早就开始了准备,在住院十病区开辟了 “爱心病区”。王静成院长称,这是我们医院最好的病房,医院为四十名灾区伤员亲人配备了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确保医疗安全,尽量降低致残率,让他们安心治病、早日康复。
在爱心病区,记者看到医护人员们精心营造的“家”处处体现出人文关怀。 病区走廊里,“我们和你们在一起”、“汇爱成川” 、“灾区的亲人们、“扬州就是你的家”的标语和火红的爱心一起贴在墙头;新的医疗设施和新的被子、洗漱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
记者看到,伤员被送进病房后,医护人员迅速对其进行分诊和初步处理,连夜对这些经过旅途颠簸的伤员们进行全面检查,以确定他们目前的病情,为第二天的诊治提供依据。
苏北医院大外科的乔护士长介绍,为让伤员得到更好的护理,医院打破常规,给新腾出的十病区“爱心病房”配备了两名护士长,她告诉记者,二十七日中午,医院决定腾出新外科楼的十病区作为“爱心病房”后,仅用了一个半小时,就腾空了整个病区。当时该病区有四十三名病人,很多病人行动不便,但当他们听说要给灾区伤员腾病区后,都说“没什么,没什么,我们一定搬”,一些病人甚至自己拄着拐杖就搬了。“让个床位算什么?”一位年近七十的患者说,“地震已让他们受了那么多苦,来扬州我们不能再让他们受苦。”
不仅如此,扬州的所有护理人员在守护灾区伤员健康的基础上,更要守护他们的心灵。为此,医院专门整理了《心理“减灾”注意事项》,记者看到,这份九页的注意事项包括“心理救助时,要说什么,不要说什么”等内容。“所有‘爱心病房’护理人员人手一份,提前熟记在心。”
除了治疗,伤员们的生活也是重点。为让伤员们在医院吃得好,医院专门制定了七套营养菜单,在其中一套菜单上,记者看到,一周七天中餐、晚餐菜品没有重复,有三十四种之多。“考虑到伤员特殊的地域饮食特色,我们对菜品的口感作了一些调整,比如少数菜稍微辣一点等。”医院营养科负责人告诉记者,伤员抵达医院后,厨师长和营养师将直接与伤员和家属沟通,最终确定菜谱。更为细致的是,就连伤员们用的餐具和送餐车,也都是全新的。
来自灾区彭州二十四岁的张英,在三岁女儿的陪护下来扬州,地震发生时,母女两人正在房间睡午觉。妈妈张英一路护着女儿跑了出来,虽然最终脱险,但左下肢骨折了,女儿毫发未伤。由于丈夫在外地打工,未能及时赶回,受伤后,女儿就当起了妈妈的陪护,守在妈妈病床前。张英告诉记者,上了火车,到了扬州,进了医院,躺到病床,就好象做梦一样,心里只有一句话“共产党救了我们灾区百姓,感谢党中央,我们坚强活下去” 。
与此同时,扬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五月二十九日对灾区来扬伤病员救治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一定要把灾区伤员的康复和治疗工作抓细、抓好,帮助他们尽快康复,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力量。”并要求一定要给灾区伤病员们创造最好的治疗环境,让他们感受到扬州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扬州就是他们的家,全体扬州人都是他们的亲人。
目前扬州已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在不打扰伤员的医疗和休息,又能让他们感受扬州这座大爱之城的温暖,对伤员及陪护家属进行救助,在保证每人每天十五元基本生活标准的基础上,市财政再按每人二千元的标准一次性发放生活补贴,以进一步改善灾区伤员及其陪护家属在扬期间的生活条件。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