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为救援官兵赶制面包
“地震发生后,大批受灾群众都跑到城区来了,他们要吃要喝,可这时超市都已关门,通讯中断,交通不便,该怎么办?”这是5月12日晚摆在邓玉琢面前的难题。邓玉琢说,当时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发动人海战术,派工商局的工作人员四处寻找食品生产企业的负责人,最后找到家佰利食品企业的负责人,把库存的2000袋面包送到灾民手中,解了燃眉之急。当晚,为了给先期抵达救援的解放军官兵赶制面包,又找到20多名工人,连夜赶制了5000袋面包。“这些工人很多都还不知道家里到底是什么状况,很担心,但知道为了子弟兵,都没有离开,而是埋头干活”。
-一家超市曾险些被哄抢
5月13日,随着地震信息通过各种方式被市民知晓,情况开始出现了一些混乱。邓玉琢说:“当天,除了一两家设在一层的小店,几乎没有商店开门营业,人们都聚集在马路边,不知道房子还能不能住,不敢回家,人们的情绪也特别激动。”
“这是我最担心的时候,因为物资供应缺乏,群众心里恐慌,害怕生活没有着落,很可能发生群众哄抢物资的事件,这就很要命了。”担任什邡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治安稳定组组长的市纪委书记唐前卫说。
当天,在一家名为“红旗”的连锁超市内发生的事件印证了唐前卫的担心。这家超市“勇敢”地开门营业后,很快,担心缺粮缺水的市民就冲进超市抢购,这家超市的经理李先生在试图维持秩序的时候被挤成手骨骨折。很快,市内这家唯一营业的大型超市也关门了。
市民范先生回忆说:“当时很害怕,一会儿说有余震,一会儿说山里要发洪水,一会儿又有人说没吃的没喝的了,一听到什么动静,大家就乱跑。”
-政府承诺保证超市安全
“如果商业网点继续不营业,人心可能就会乱了,会影响到社会秩序和稳定。”唐前卫说,指挥部当时就决定市场必须开市,按照群众生活急需的程度按顺序开业,而且物价必须要保持与震前一致。“受灾群众有赈灾物资保障,市场开业后,其他人的生活也有着落了,看到物资供应充足,物价稳定,人心就不会乱了,也就能逐步正常生活了”。
5月14日,在通讯尚未恢复正常的情况下,邓玉琢和他的同事经历过一番“寻人”的周折后,把市区内的几家大超市的负责人请到了工商局开会。这些超市经理们提出了两个问题:现在余震不断,出现危险怎么办?受灾群众人数很多,出现拥挤踩踏、哄抢货物怎么办?
邓玉琢说,针对他们担心的问题给出了两个承诺:如果发生余震,超市工作人员马上撤,出现的损失由政府赔偿;为了防止踩踏和哄抢,工商局和公安民警为超市“站岗”,维持现场秩序,保证灾民和市民排队购物。但是,工商局和物价局也要求所有经营者必须将物价保持在震前的水平,“比如矿泉水1元1瓶,猪肉12元1斤,大米1.5元1斤,不能擅自提价”。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