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四川大地震,在许多河流上造成了重大灾害与险情。集中表现在因大量堰塞湖的形成,以及因梯级电站和水库大坝的受损,使河水不能正常下排,湖(库)水随时可能下溢,使堰塞湖、电站水坝面临溃坝的危险,给下游城镇乡村构成严重的洪水灾害威胁。此外,岷江上游最大电站水库———紫坪铺水库,因建在地震活动带、断层带、岩石破碎带上,它在震后运行中,如何避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也为人们所关注。
此次大地震提醒我们,西南地区固然因为水力资源丰富,而成为水电开发的重要基地,但在这些地区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也具有很高的地质风险成本。如果规划、布局、设计不当,一旦出现强烈地震以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重大灾害事件,不仅工程面临被损毁的危险,而且会给所在区域带来极其严重的威胁。
据新华社报道,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西南地区水资源的蕴藏量非常丰富,也是水能的重要基地。中国规划了13个水能开发区,西南地区就占了好几个。通过这次地震,可能会对这些规划,从地质、地震、建设、环境等方面做一些重新的审视。”
大地震的发生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目前在中国西部,还有许多建成或在建的高坝大库,而且有些也是在有强烈地震活动的断裂带上,同时也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频发区。例如位于鲜水河地震带、安宁河地震带上的大渡河、雅砻江的梯级电站、马边-昭通地震带上的金沙江中下游梯级电站等。
除了诸多电站大坝等工程外,震区的一些化工企业也在这次地震中受到严重损毁,并产生泄漏,幸因化工企业规模较小加上处理及时,未造成大的影响。但这也警示我们,今后在这些地区建设石化项目,一定要对包括地震在内的自然灾害所引发的环境风险,高度重视,认真评估,决不可仓促上马。
重新审视现有规划,应该进行更为全面、客观的灾害风险评估,充分估计举足轻重的大型工程包括地质风险成本在内的综合成本。真正按照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的要求,进行规划的调整与修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改变那种为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不顾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发展观念与开发模式。
□范晓(四川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总工程师)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