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扯他裤脚的小女孩已经没有了动静,只是睁着眼睛看着他们,再过了一会儿,她的眼睛慢慢闭上了。
他开始哭泣,车里所有的人都在哭,司机一边开车一边哭,车在抖动。
一个男医生当机立断,因为没有手术的条件,他找了一把菜刀,在菜刀没有经过消毒,人也没有麻醉的情况下,生生将左脚砍下来。
刘文定,《绵阳晚报》的总编辑助理,在他的坚持和带领下,《绵阳晚报》成为第一个进入北川的新闻媒体,北川的灾情得以迅速传出。那张感动无数国人的“敬礼娃娃”照片便是出自他带赴北川的摄影记者之手。他并不是一个旁观者。在这场灾难中,他的整个家族死的死,伤的伤,刘家差不多去了一半。记者和刘文定倾谈的4个小时里,这个年过半百的中年人,难抑悲伤,哭了又哭,边哭边说,记者是边哭边记。那时,地震带来的创伤和悲痛,如“5·12”那天的震波一样,巨大而深刻。
1
出报
当天只有7000份报纸,但还是让绵阳人在电视台、电台都受影响的情况下得到了关于地震的准确消息。
●5月12日14时28分
和风轻拂,江景开阔,这是绵阳本就有的景致。
地震发生时,《绵阳晚报》总编辑助理刘文定正在办公大楼四楼,准备当天三点钟编前会的内容,今天正好是他值班。
这天没有不同于往日,但一切就在14点28分改变了。
剧烈的晃动开始了,办公桌上的东西都跌落地上,文件柜倒地,人也摔到了地上。从四楼跑到一楼并没有花多少时间,到了楼下,刘文定看到了同事们的惊恐和四周的惨状。“绵阳遭地震了。”刘文定的意思是,绵阳是震中,应该是遭破坏最厉害的地方。此时,他还无法想到汶川,甚至北川。
刘文定的反应很快。
他马上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操起电话,但发现此时已经没有了信号。第二件事情,立即让记者部副主任去地震局了解情况。第三件事情,明天怎么出报。
●5月12日16时30分
很快,消息反馈回来,是汶川大地震,当时的消息是8级震级。
印刷厂肯定出大事了。刘文定决定开车去看一下。到了印刷厂,刘文定看到顶棚都下来了,地上到处都是地缝,有的地方甚至已经翻浆。
最让刘文定欣慰的是机器没有出问题。机器没有问题可还是出不了报纸,此时全城断电。发电机里只有能维持一小时印刷的柴油。
刘文定派了一辆车,带了三个油桶,到附近去找柴油。
赶回报社之后,他组织了几个人到四楼将组版机抬下来放到一辆车里,准备有余震时转移。
刘文定开车到绵阳师专,他知道那里有发电机。绵阳师专同意了刘文定的用电请求。
刘文定的沉着对第二天的出报起到了很大作用,正是买回来的柴油使得印刷厂的机器得以正常运转。第二天,报纸如同往日一般在7点钟就上街了。虽然受到地震影响,当天只有7000份报纸,这只是平时的十分之一,但还是让绵阳人在电视台、电台都受影响的情况下得到了关于地震的准确消息。
2
出发
听着两边山上乱石不断滚落的声音,刘文定抱歉地对杨卫华说,“兄弟,真对不起,我把你带来,可能就把你给送了!”
●5月12日17时
北川县委组织部的一个干部赶到了绵阳,他是坐农民的摩托车跑出来报信的。“北川非常严重,一片平地,死了很多人。”这是绵阳人从北川方面得到的第一个消息。
柴油买回来了。虽然只有两桶半油,不过这可以支持4个小时。出报没有问题了。
此时宣传部下了命令,要求各媒体记者到重灾区去。刘文定要求带队,理由充分,“我是北川人,熟悉地形”。
刘文定将12个人分成三辆车,每车间隔半小时出发,这样如果遇到滚石,塌方或者余震,不至于全军覆没。“都埋了,谁干活”。
此时手机的短信平台已经恢复,但电话仍然不通。
●5月12日22时
出发了,刘文定和摄影记者杨卫华坐第一辆车。车在半路,有短信传来,宣传部发命令,从安全角度出发,要求各报社记者在安县集合,第二天早上一起进去,晚上进去太危险。“我们要进去”。刘文定信念坚定。
距离北川还有10多公里,在擂鼓镇附近,公路已经遭受很大破坏,山石铺满公路,随处可见尸体。
更危险的是不断有山石从山上滚下来,由于公路紧贴大山,对车对人都构成了威胁。
一辆救护车拦在路中,前面道路已经被封死。刘文定下车指挥附近的人清理一下路面。“停在这里很危险,不能在这里等死。”清理过后,刘文定的车刚开过去,又一堆乱石落下来,后面路又断了。
大地还在剧烈颤抖,山上不时有岩石滚落到公路上,窗外漆黑一团,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行驶着,由刘文定和摄影记者杨卫华组成的第一梯队,就像敢死队一样在前面开路。前面又有近百米的路面被塌方乱石掩埋。听着两边山上乱石不断滚落的声音,刘文定抱歉地对杨卫华说,“兄弟,真对不起,我把你带来,可能就把你给送了!”
临出发前,爱人李春梅哭着坐在车里不下来,“要死一起死。”“你哭也没有用,我做的是媒体,如果做别的工作我可以不去。”刘文定的态度很坚决,他认为,大灾难就是大考验,就是大机遇。“今晚就是有天大的困难,《绵阳晚报》记者也要在现场,在第一时间采访到重灾区的灾情。”他对爱人和劝他的报社领导说:“你们不要劝了,这是记者的天职!如果我们离重灾区最近的媒体都没有在第一时间里报道,以后我们还咋个办报?今天,我就是翻山越岭,也要走到北川!”
正是刘文定的坚持,才让《绵阳晚报》成了第一个进入北川的新闻媒体,让北川的消息迅速传出来。也才有了杨卫华的“敬礼娃娃”那张震动全国的照片。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