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特派映秀记者 黎广
岷江从映秀镇奔腾而过,把映秀一分为二。靠山一边的房屋已经尽毁,毫无生气,偶尔出现一两个人,也是从河的这一边,穿过摇摇欲坠的吊桥,跑去自己倒塌了的家里找东西的。
夜幕垂临之时,河的这一边升起了袅袅炊烟,偶尔,还有一两声孩子的欢笑声。
这个原本有五六千人的热闹小镇,在经过这次灾难后,生还的人只有2200多人。而这中间一半以上的人,都陆陆续续地逃离了自己的家乡。剩下的一部分人,已经在废墟边搭起了临时帐篷,炊烟就在这帐篷堆里升起。似乎在悼念逝去的亲人,也燃起了灾后重建的憧憬。
●记者手记:
这个死亡人数超过七成的小镇,剩下的人走的走,逃的逃,而留在这里的,正在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们一起消杀病毒。而部队的数千官兵也驻扎在这里,来来往往的子弟兵,也让他们多了安全感。现在,他们在等所有的工作结束,而在瓦砾周围,他们已经开始谈笑风生,他们尽可能地避免谈起与地震有关的任何事情,而是大家互相串门,嘲讽彼此的窝棚和穿着。天黑以后,他们也是早早地睡去。
这原本是一个能看到希望的场景,但是在采访李志茹的时候,记者很难压抑自己的泪水。她在记者面前哭得很伤心。
好在,活着的人还是很坚强,而且令记者看到希望的是,在这个遭受严重摧毁的小镇,留下的人已经开始展望未来。
虽然地震带给他们的伤痛没有结束,但毕竟这是令人振奋的情景。
映秀镇已准备着手进行灾后重建工作。
不能等着支援
5月23日上午,正在看挖掘机清理现场的魏宇磊被妈妈叫到了一边,妈妈得到一个消息,四川来的医生要给他们打预防针。医生说,这是为了预防白喉和破伤风。魏宇磊的爸爸魏光华解释:“通俗地说,就是瘟疫嘛!”
宇磊一蹦一跳地来到医生面前,发现自己已经几天没有洗澡了。他说这样不好意思让阿姨给他打针。妈妈把他带到一边,捋起他的袖子,舀了一盆凉水从手臂上淋了下去。“啊……”宇磊尖叫了起来,他觉得水好冷。但是当他把擦干的手臂伸向医生阿姨的时候,他却被医生请开了。医生说不满10岁的孩子不能打这个针。
小宇磊今年7岁。班上61名学生只有5人生还,他是其中一个,也是现在映秀镇里少见的孩子之一。
记者问宇磊:“你想念你的同学吗?”宇磊抡起了一个充气的大锤子砸下去,“我想他们个屁!”
宇磊不谙世事的性格让爸爸妈妈格外喜欢。
因此,23日一早,为了宇磊用的碗筷能干净一点,父亲特意穿过吊桥,到废墟中找来一个铁柜子。他说把碗放在柜子里,蚊子苍蝇叮不到。
地震以前,这一家三口就住在河的那一边,经营着自己的小餐馆。父亲说自己的手艺很了得,生意很不错。但地震把这一切都毁了,除了十几年的苦心经营成果,还有孩子喜欢在桌椅中穿行的餐馆。不过魏光华对此倒是能看得开。
“我不愿意离开这里,再怎么样,这里都是我的家。”魏光华叹了一口气,“其实这里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所以游客也很多。”地震把这一切都改变了,魏光华说现在的一切他都能接受,只要家里人平安,比什么都好。接下来,他最关心的是路什么时候能通。“只要路一通,时间一成熟,就再做点小生意。”他说不能一直等着别人的支援,“那是一时的事,不能指望一辈子。”
跟他一样在等路通的还有胡子军、张碧英、张世贵、马福连等等。
但胡子军有点不幸,他正在担心他的面包车。他说地震的时候,自己的小面包车停在楼下,被压坏了。14日,他就徒步去了都江堰市,等到20日再回来的时候,面包车的发动机和三个轮胎不见了。“我买的是全保,说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不赔,但是我的车是给人偷了。”他一直在思考这里面的关系。为此,他见人就问这个问题。
他说地震以后,自己只穿了个裤衩。虽然自己原本开的是服装店,但现在一身的衣服都是拣回来的。
23日,他第三次回到映秀镇,是想在废墟里找回自己以前的身份证明和在都江堰的房产证。“我一直住在都江堰的朋友家里,这里每天只发1斤粮和10元钱,还是在市里呆着舒服。”
灾区也是家
张碧英在映秀卖了20年的豆花,她说这在你们那叫豆腐花,而且是甜的,我做的是麻辣的,我们管这叫豆花。
“你们广东的游客特别多,好多人都认得我。”张碧英一家也是幸运的,全家安康,11岁的儿子是自己在学校的楼梯口救出来的,她还帮着乡亲救出了很多学生。关于她的全家安康,张碧英说这是她希望记者能够帮她公开的一句话。“我妈妈前几天送到医院,好多人都去看她,手机也被打爆了。你们广东的朋友真的对我们很关心,我想让他们知道我们一家人都很平安,也希望他们以后还能常来我这里喝豆花。”现在,政府已经把她的儿子带去了附近的一家小学读书,学费和生活费全免。
说着,她努了努嘴,“这是我们自己做的腊肉,今天晚上你们来吃饭啊!”
除了腊肉,还有以前的一些家当,她都已经搬到了帐篷外面,锅碗瓢盆一样不少。这时候她开始往帐篷里铺木板,其中有一块上写着“汶川县映秀镇计划生育协会”。
张碧英说现在什么都不能想,虽然不是因为伤心,但是眼前的一切让她非常陌生,但熟悉的,是镇子里散发出来的味道,那里面有很多自己认识的人,还有很多喝过自己做的豆花的人。
跟小宇磊的爸爸一样,她也在等道路畅通,只要路通了,就会有游客来。“他们还会来吃我做的豆花。可惜我的磨盘还在塌了的房子里。”张碧英补充了一下,映秀是通往阿坝州的必经之路。
像这样想继续留在当地做点小生意的人还有很多。而且张碧英坚信,等地震结束以后,九成出去的人都要回来。
“不为什么,灾区也是家啊!”
震殇的子民
聊了一半,李志戸突然喊了一句,“不管怎么样,我要雄起!”
他是藏族人,来到映秀镇只有6年。到映秀镇以前,他是马尔康肉联厂的职工。47岁的时候,他下岗了,来到映秀镇。
他说自己是个三不靠的人,“户口在马尔康,映秀镇的居委会不承认我,又不是农民,因为我没有地,至于我的身份,仅仅是个下岗工人。”为此,他说了一句:“连块种葱的地都没有。”这是在当地非常流行的一句口头禅,意思是“麻烦”。据李志戸说,像他这样的人,在阿坝州至少有六七万人。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件“恼火”的事,他说到现在还没有联系上自己的妻子。他的妻子在地震之前去了汶川,幸运的小儿子当时在映秀小学上体育课。他没有再继续说下去。记者看到,在他的简易窝棚里,有一箱方便面,一床被子,一块没有了表链的手表。这都是他在地震以后,冒着生命危险去废墟里翻出来的。
现在,他感到头疼的问题是灾后生活。他说自己能写很漂亮的软笔书法,也是书法协会的会员,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不少的企业都请他去厂子里做板报宣传和写对联。但是现在,他所在的新安化工集团垮了,1000多万元的资产全部没有了。刚刚对生活有了些盼头的人,现在又变得一无所有。
对于未来,李志戸不敢想,也没法想。但是还是要“雄起”,他是在这一刻把内心的憋闷喊出来的。
想过“雄起”日子的还有李志茹老人,但是很快她就抽泣了起来。尽管她之前表示,她的泪水已经哭干了。
在地震中去世的是她的孙女,她说孙女一生出来就没人要,是李志茹把她带大的。“从小就缺父爱、缺母爱,平时我们两个人聊天,现在我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也没有人可以玩。”她说自己在映秀小学的操场上守了6天,才看到孙女的尸体被挖出来,解放军不让她去看,只告诉她孩子的腿断了。“她平时都是打着光脚到处跑的,这次她一定是痛死的!”60多岁的李志茹对此悲痛欲绝,甚至说起了以前她抱着孙女在山上开荒种地的事。
然而她也从来没有动过要离开映秀镇的念头,尽管远在外地的女婿回到映秀镇,想把她接走。女婿说老人不肯离开这里,是因为房子里还压着她去年攒下的800元钱。而李志茹的答复是觉得高原的空气好,到了其他地方不习惯。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