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长沙五月二十三日电 题:让希望之火在废墟中重燃
中新社记者 傅煜
在四川理县一处灾民安置点临时搭建的帐篷内,十三岁的小女孩青青正趴在简陋的床榻上认真翻看着课本。虽然家没了,学校也毁了,但这没有击碎她渴望读书上大学的梦想。“功课一刻也不能落下!”
远在湖南常德的吴春霞一家被电视里这感人的一幕深深震撼了。也许是身为教师的职责使然,她和自己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女儿随即作出一个重要决定:一同去四川灾区支教。
面对这条不可预知的支教路,母女俩态度坚决,甚至已做好在灾区安家的准备。“至少要在那里呆上五年,或者干脆不回湖南了。”
“不让每一个灾区学生因灾失学,让希望之火在废墟中重新燃烧!”连日来,在吴春霞母女共同坚守的这一信念的激励下,一股情意浓浓的抗震助学热潮席卷三湘大地。
援建“千秋学校”是近日此间众多媒体大篇幅聚焦的热点话题之一。地动山摇的瞬间,湖南籍教师谭千秋为保护四个学生英勇献身。家乡人在其英雄事迹的深深感召下,发出捐资重建谭千秋生前所在学校——四川德阳市东汽中学的倡议。家乡人希望,这个以谭老师名字命名重建的学校,能让那里的学生早日重返课堂。
“给汶川建座最安全的小学”,这成为地震后各种爱心团体最强烈的呼声,最为揪心的关切。五万、十万、一百万……凝聚着社会各界人士爱心和力量的善款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而来。相信不用多久,昔日的朗朗读书声将在“千秋学校”、“汶川爱心小学”重新响起。
“我们可以为那里的学生们做些什么?”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李晖说,生死关头,谭老师维护的是四个学生的生命,但关怀的却是所有学生和孩子,“我们有责任让灾区的学生们重返校园!”
带着这种强烈的责任感,社会各界义不容辞地加入到这场助学行动中来。长沙市政府承诺,对长沙籍在灾区就读、且因灾遇难或重伤的学生,提供五千元人民币以上的资金救助;对在长沙各类学校就读、受灾严重的灾区家庭学生,提供最高达两万元的救助款。
地震发生后,如何帮助幸存学子摆脱心理阴影等问题同样迫在眉睫。一个名为“手拉手,朝前走”的大型抗震助学活动正在长沙热络展开,倡议人人都用实际行动帮助灾区学生共渡难关,那怕是为他们写一封信、捎一句话、做一件事,让灾区学生早日走出阴影,重树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青青在面对灾难时的坚强令人感动,因为许多人在她身上看到了一个民族历经磨难之后走向崛起的希望。为了这希望之火在废墟中重新熊熊燃烧,爱心在三湘大地蔓延。(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