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天崩地裂,死难数万,总理哽咽落泪,国人揪心不已。国务院18日发布公告,决定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这些行为是人间善良美德的体现,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俊海等学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
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记者便注意到各大网站的论坛网友“为重大罹难者降旗志哀”的声音此起彼伏,而5月15日更是掀起设立“全国哀悼日”的倡议高潮。
在随机采访中,不少北京市民向记者表示,“我们不能赶往灾区去慰问,只能在内心表达哀痛,设立哀悼日无疑是表达同胞血脉相连的最好方式。”
5月16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葛剑雄教授在《南方都市报》发表建议设立“国家哀悼日”的文章,一时间支持的声音铺天盖地而来。巧合的是,在葛剑雄教授发出建议的同一天,秘鲁政府颁布最高政令,宣布5月19日为“全国哀悼日”,以悼念中国在汶川地震中的遇难者,这是秘鲁第一次为外国遇难者宣布“全国哀悼日”。
“连秘鲁政府都这么做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再次拒绝‘全国哀悼日’呢?中国政府在这个时候宣布设立全国哀悼日,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顺应了民意,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死难者家属的莫大安慰。”5月20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赵丽宏心情沉重地对记者说:“5月19日,我们看到了庄严的国旗为死难者低头致敬,而不久之后,我们相信还将看见四川人民从一片废墟中重新站立起来。”
此外,赵丽宏倡导,每年的5月12日民众都应该用科学、文明的方式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去祭奠在地震中逝去的同胞。
“国旗为普通平民而降,一方面表达了人民的意愿,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政府关爱民众、关爱生命。”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俊海对记者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致哀。
刘俊海指出,全国哀悼日的设立,是对死者的悼念,是对生者的慰藉,是对民意的尊重,彰显政府对生命的尊重,更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建国以后,国家施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里所指的人民是个抽象、整体的概念,而现在随着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人民’一词则更多地赋予了具体、现实的意义。”
“设立全国哀悼日,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民族意志的高度融合”,刘俊海说,哀悼日的设立,让中华民族体现出空前的团结和凝聚力,这在今后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中必将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正面教材,同时也体现出中国不仅是一个外交大国、经济大国,更是一个文明大国、人道主义大国。
刘俊海通过本报呼吁,在未来,国家对平民哀悼的方式应该进一步制度化、程序化、法制化。“我希望将来能出台一部‘重大灾难哀悼法’,通过法治程序充分保障人权。”(作者: 徐日丹)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