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在北川中学组织同班同学进行自救的高一学生朱付敏给记者讲述地震中的惊魂一幕。12日发生的大地震中,朱付敏在教室倒塌后冷静沉着,设法协助外面的救援人员把教室的墙壁弄出一个出口,帮助全班33名同学逃生。 中新社发 郭晋嘉 摄
|
5月17日,在北川中学组织同班同学进行自救的高一学生朱付敏给记者讲述地震中的惊魂一幕。12日发生的大地震中,朱付敏在教室倒塌后冷静沉着,设法协助外面的救援人员把教室的墙壁弄出一个出口,帮助全班33名同学逃生。 中新社发 郭晋嘉 摄
|
编者按:排户破牖、地裂山崩。在暴孽突兀的灾难面前,世人又一次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与自身的渺小,但汶川大地震发生七天来,饱溢迸发的人性之光从未被灾难所丝毫掩盖。从教师到医生,从志愿者到自救者,从军人到武警,从专业救援到新闻媒体……正是他们的勇敢、爱心、坚毅与执着书写着中国人在大灾难中的心灵史。中国新闻社今天推出一组特别策划报道,以群体的形式为这些大爱与大勇留下历史的记录。
中新社北京五月十八日电 题:特别策划:自救者群像:担当起自己也是真的勇士
中新社记者 翁阳
十六日晚七时三十分。一位名叫彭志军的幸存者终获解救,此前他已在北川废墟中被埋超过一百小时。
据彭志军回忆,在逼仄狭小的空间中,伤势不重的他从震后一开始便设法自救:我先用右手解下腰带,将受伤的左臂吊在脖子上缓解伤势……我翻遍自己的口袋,发现能吃的只有大半盒香烟和几张卫生纸……我把一根根香烟揉成碎末吞下,香烟吃完了开始吃卫生纸……我只能靠喝自己的尿活命。
在大多世人一生恐难遭遇的横灾面前、在孤独无助的黑暗煎熬之中,强大执着的求生信念和坚韧冷静的处变自救,使得彭志军能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大灾当中,不仅彭志军这样的成年自救者令人动容,两名豆蔻少女的故事更让人敬肃。
当人们在废墟中找到邓清清时,竟发现这个初一女学生正通过在手电筒下看书来缓解恐惧与绝望;另一个名叫罗瑶的女孩子则在手脚受伤的情况下,一遍遍地哼着乐曲,凭借顽强的“钢琴梦想”激励自己不要入睡。最终,她们同样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从汶川大地震爆发至今天下午二时二十八分,已整整过去一百四十四个小时,而这距离通常意义的救援“黄金七十二小时”又整整过去七十二个小时。但在这段姑且定名“后七十二小时”的时间中,逾百个生命奇迹依然不断发生。
奇迹的诞生既离不开各方救援力量的执着爱心和不言放弃,也源自每一个顽强个体的坚韧自救。
据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介绍,“国内外所有地震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在地震中能够生还的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要靠自救获救的。”他指出,灾难发生后第一时间的自救互救是挽救生命的最宝贵时刻。
在地震过后随时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危急情况下,救援者不得不将马志成的亲人强行拖离已进行数十个小时的抢救现场。但当雨水渐弱的数小时后,返回现场的人们却难以相信眼前的一幕——躺在泥水中的十七岁少年已经从废墟中爬了出来。
回想当时的情景,马志成说道,“虽然房梁压住了我,但形成了一个小的空间,我能够活动手臂,也能摸到全身的各个部位。在等待几个小时后,我开始一点点的朝一个方向挖掘,一直不断地用手挖,最后竟然爬了出来。”据事后估算,黑暗中的马志成,用自己双手至少挖掘了三十多个小时。
透过各方媒体的一线报道,我们目睹了众多受灾伤者在泥泞湿滑的山道上相互搀扶、艰难前行,并最终逃离险境获得救治;我们还看到许多成功脱险、身无大碍的自救者们不顾余震连连,就地展互救行动……上述故事尽管未如彭志军、马志成那般悸动人心,但同样充溢着顽强、冷静、热爱与坚韧。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尽管社会属性是每一个体的根本属性,但每一个体又是终极孤独的:在每个人最终无法逃避的死亡面前,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代!这种无比悲壮的判断告诉世人,对于弥足珍贵的生命而言,对于人生中不可预见的种种苦难,每个人皆需首先自我担当。
真理往往简单朴素,灾难令我们更加坚韧。汶川大地震中自救者书写的一幕幕奇迹,让世人清晰看到每个人心灵深处与生俱来的人性之光,祈祷更多生命奇迹继续上演!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