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长沙五月十六日电 题:悲情集结中国“八0后”
中新社记者 白祖偕 肖前辉
随着队伍的漫漫移动,在火辣太阳下等了许久的二十二岁的湖南大四学生夏劲,终于将自己手中紧紧捏着的八百元钱塞进了捐款箱。
“我已经紧紧地捏着它很久了。我反复地数来数去,每一张钞票我都看了很多遍、很多遍。毕竟,这是我的第一份工资啊。”快要毕业的夏劲上个月找到一份工作时,曾对自己第一笔工资的花销有过很多憧憬。孝敬父母、感谢恩师、慰劳自己都曾纳入设想范围。“没想到,最后是以这种最有意义的方式捐给了灾区。”
“受灾现场的凄惨,婴儿在废墟中的啼哭,不知疲倦的救援人员……都让我们心痛,让我们落泪。”夏劲说。
从十二日开始的每个夜晚,在长沙最繁华的黄兴路步行街,一群群大学生聚在一起,点燃微弱但温暖的烛光,整夜为地震灾民祈祷。
高校附近的献血车前,始终人潮涌动。大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挤进车里,捋起衣袖,尽量多地献出自己的鲜血。
十元、二十元、五十元……虽然自己没有经济来源,但他们愿意从自己有限的生活费中挤出一些、再挤出一些,将省下来的钱毫不犹豫地塞进捐款箱。大三学生王韵家境贫困,生活费全靠自己勤工俭学挣得,生活十分节俭。但这几天每次路过设在学校门口的捐款箱,她都会掏出自己口袋里仅有的几十元钱塞进去。
“相比正在受苦的灾民,我们是幸福的。献出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是我们每个‘八0后’学子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王韵说。
“如果说北京奥运是激情把我们集结在一起,那么汶川地震就是悲情将我们集结在一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需要我们站出来。” 王韵说,虽然她们这一代人平日里崇尚自由、倡导个性,但在关键时刻一定可以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方式担当起一份责任。
“十二日晚上,我们就已组成一支志愿者队伍,准备迅速奔赴四川。但学校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贸然进入,可能会给灾区人民添乱。所以我们一直在寻找为灾区出力的途径。每天每刻,我们都在等待命令,只要需要,我们随时准备奔赴灾区。”湖南师大学生张国生说。
网友“酷酷”是湖南某高校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地震发生后,他和几个同学商量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做点什么。现在,他们在着手开通一个名为“为灾区孤儿撑起一片蓝天”的网站,征集有意领养地震孤儿的人。
“谁说‘八0后’自由散漫,是缺乏责任感和集体感的一代。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标志、独特的价值世界和独特的行为方式。”一位社会学专家在博客中这样写道。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