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任隆富
身份:逃生领队、机械改造师、救灾现场指挥员、一位遇难的初中女生的父亲
在都江堰市向峨乡,有这样一位英雄人物被人们广为传颂,在向峨乡中学的救灾现场,他已经连续在那里工作了约50个小时,他既是一个逃生领队,又是一位机械改造师、一位救灾现场指挥员,更是一位遇难的初中女生的父亲。他就是任木匠———向峨乡的任隆富。
今年40岁的任隆富,最早是木匠,后来是泥瓦匠、石匠、石灰岩矿的机械作业负责人……但大家习惯用他最早的职业来称呼他。
面对险情 他是逃生领队
12日下午2点20分,任木匠和工人们刚吃完饭,任木匠到石灰岩矿附近的小卖部买了一瓶矿泉水。正在这时,任听到“轰轰轰”的声音。“像山在咆哮一样,地也开始动。我明白是地震了,立即大声喊叫,叫工人们躲到空地。”
任木匠知道,山上的石头滚下来会随时要了大家的命。他让工人们围成一个圆圈,都面向外,谁看到哪面山上有巨石滚下就发出警报。“石头像下雨一般往下滚,我们眼睁睁看着下面的房子被砸垮了。”
“一定要下山,不然危险异常,如果下雨再形成泥石流,想跑都跑不脱。”任木匠带着工人们往山下走,到处都是滚落的巨石,他给工人们加油鼓劲,走了近两小时才出了山。
没有吊车 他动手改装
任木匠的女儿任慧在乡中学上初三,下个月才满16岁。在带领工人逃生的途中,任木匠就觉得,女儿可能在学校出事了。
“这样的灾难百年不遇,我非常担心女儿。”到了他家所在的贾家岗后,他搭乘一辆货车赶到了乡中学。“教学楼已经不在了,废墟一片。我想我的女儿已经完了。”这时,他看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悬挂在一处断梁上,肚子已经破开,仍在抽搐。任木匠立即跑过去将她抱了下来,同去的工人问他:“是你的女儿吗?”任说不是。这时,他意识到,必须采取有效救援,才能多救出一些学生。用手刨是行不通的,现场的铲车也不能用,因为可能会伤及幸存者。怎么办?必须要有吊车!可眼下到那里找吊车?没办法,自己改装吧!任木匠用现场仅有的材料,如篮球架等,将铲车改装成吊车:在铲车的中齿上穿起4米长的钢管,再从四角绷起钢绳,一个简易的吊车就改造成功了。
两辆“吊车”组装完成用了40分钟时间。“这个吊车只能吊2吨重的东西,但施救人员的心却恨不得吊100吨的东西,所以没多长时间两辆吊车就都用坏了。”
救灾现场 他担任指挥
大约在13日早上7点,救灾部队带着重型吊车到达现场,营救更得力了,任木匠在现场负责指挥。
救不救得出自己的女儿,已经不重要了,任木匠只想争取时间多救一些孩子。后据乡长付岷涛透露,从废墟中先后救出了5名生还者,任木匠功不可没。
14日晚上10时左右,任木匠的女儿任慧的尸体被挖了出来,但悲痛的任木匠没有带着女儿的遗体离开营救现场,他还在指挥。直到15日早晨,他才将女儿的遗体运回家进行了掩埋,而这时他已经连续在乡中学救灾现场工作了约50个小时。
记者找到任木匠时,他问记者:“还能不能搭车到乡上?”任木匠还惦记着自己的救灾指挥工作。
“女儿很乖,成绩很好,读的是A班,希望她入土为安。我就是平时跟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只有周末……”说到这里,任木匠泪光闪闪。他也是一个普通的父亲。 (成都传媒集团记者 何筝 沈雨霖)
“我也想父母,但走不开”
人物:曾宽健
身份:都江堰市向峨乡卫生院口腔科医生
昨天上午10点半,当记者赶到位于都江堰市的向峨乡的向峨中学时,山一样高的废墟上,解放军官兵和救援队仍在紧张施救。上百名家长呆坐在一旁,他们已经哭得几近麻木,很多人是从12日下午发生地震后一直坐到现在的。当官兵们每抬出一具学生遗体时,总会有一群身影,他们在悲痛的家长们扑上去之前,用最快的时间给遗体进行消毒处理。他们,就是现场的医生。
地震发生后,向峨乡卫生院的门诊大楼坍塌,但住院病人全部安全转移,医生死亡1人,失踪1人。由于受灾严重,刚刚逃离危险的医生们迅速回到了岗位上。33岁的曾宽健医生是向峨乡卫生院的口腔科医生,他的妻子也在向峨乡卫生院担任妇幼儿保工作。灾难发生后,夫妇俩逃离了危险,但他们年仅6岁的小女儿却遭遇了不幸。
在救援现场,曾医生的工作是负责消毒,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刚刚从村外背水回来,一到向峨中学就开始四处喷洒消毒剂。看到迎上来的记者,曾医生似乎明白了什么,他摆了摆手:“我没事!你们去问当兵的,他们才真的伟大。”
当记者提出想为他远在虹口的父母带去他平安的消息时,曾医生的眼里才流露出了深深的忧伤:“我的爸爸叫曾志云,妈妈叫郭玉芳,他们住在虹口村五组,我也想父母,但确实走不开,需要消毒,需要防疫……” (记者 沈雨霖)
“必须做的事,我一定要做到”
人物:向国凤
身份:都江堰市人大代表、向峨乡石瓮村党支部书记
由于去往向峨乡的路已经几乎破碎,记者的车被迫停在了路边,拦下一辆越野车后,记者表明身份希望搭车到向峨乡,车上的人很爽快地答应了。
上车后记者才发现,这辆越野车其实是和前面的一辆中型货车组队的,越野车里挤了7个人,坐在记者旁边的正是都江堰市人大代表、向峨乡石瓮村党支部书记向国凤,而车上的其他人,全部是石瓮村的村民,他们正押运着从成都购买的4000斤大米和1000斤盐赶回村里。
“我们村在离向峨乡约10里的山里,现在路、水、粮和通讯全部中断,村里房子也几乎全塌了,村民粮食少,如果没有粮食,1000多号人怎么办?”向国凤说,5月12日地震发生时,他身在成都,听到消息后,下午4点立即往回赶。由于当天车子进不去,他又返回成都购买了搭棚用的彩条布。最后,他是徒步翻山进入村里的。向国凤表示,地震给村里造成的人员伤亡并不大,死亡人数不到十人。“我们把村民集中在安全的地方搭建棚子,而粮食方面,大家将村上所有食物集中,进行统一分配。在接下来的几天内,村民们开始被疏导,有亲戚的投靠亲戚。”
时间过去了两天,向国凤发现村里的粮食已经告急,“村里的粮食最多再坚持3天,必须想办法筹集粮食。于是,本文开头的一幕发生了。为了便于发放,他们购买的大米全部被分成了20斤一袋的小包装,“我们估算的是一家发两袋米,这样就可坚持一段时间,村里没有蔬菜,还好村民们有自己腌制的腊肉,可以坚持到两个月后蔬菜出来。”
向国凤说,他从村上再次出来的时候,还被部分村民误解,“他们以为我们要逃跑,怎么可能?我的责任是决不能让一个人饿死!这是必须做的事,我一定要做到!”(记者 何筝 沈雨霖)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