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四川什邡市红白镇红白初中在5月12日大地震中倒塌的教学楼。教室的黑板还在,但学生已经被掩埋在废墟中。 中新社发 郭晋嘉 摄
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的72小时,是国际公认的“黄金救援时间”。四川德阳什邡市,距震中汶川仅有30公里,是这次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这关键的72小时里,解放军官兵和当地人民群众积极展开救助行动,在残垣断壁里展开大营救,结局或悲或喜,这里,撷取的是其中的三幕。
被埋72小时重见天日
-地点 蓥峰公司
15日下午2时50分左右,经过江苏南京消防地震救援队近5个小时的奋力施救,四川省什邡市蓥华镇蓥峰实业有限公司一名被埋在废墟下达72小时的工人,被成功救出。
被救的工人名叫田小军,37岁。经现场救治,他的腿被压伤,但没有生命危险,目前已被送往医院。
田小军被救出时,在场的群众包括一名外籍记者都激动地高呼起来,并鼓起了掌。消防救援队队长汤立龙说:“这名幸存者的获救极大地鼓舞了救援队全体官兵的士气,也增强了我们一定要努力挽救更多生命的信心!”
蓥峰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化工企业,共有近2000名职工。地震发生时,在车间上班的大部分工人及时撤出,而在工厂宿舍休息的100多人不幸被埋在了倒塌的楼房下面。截至15日上午,仍有几十人下落不明。来自南京的消防地震救援队赶到后,立即启用切割机、液压组合破拆工具等进行施工救援。
该公司党委书记陈乾驹和一些工人家属守候在现场。陈乾驹回忆说:“发生地震时,厂里当班的有200多人左右,当班的200多人基本上都跑出来了。没有跑出来的,大多是在宿舍休息的职工。”
56岁的郭继全连续三天坐在现场等着儿子的消息。郭继全的儿子郭建强今年30岁,是蓥峰公司操作工。郭建强本应下午3点半上班,地震发生时正躺在宿舍里休息。而他的妻子廖玉琼,因为正在上班而躲过一劫。
余震中救出16个孩子
-地点 蓥华中学
一边是用作临时停尸房的小屋死一般的寂静,一边是抢险设备昼夜不息的轰鸣,在四川什邡县蓥华中学被地震摧毁的校园里,生与死的两个世界,距离只有20米。截至记者15日7时发稿时,在历时60多个小时的生死营救中,有16名孩子从废墟中获救。
“违章作业”35个小时救出少女
四面环山的蓥华镇,距离这次地震震中汶川仅20公里。12日地震发生时,300多名学生正在蓥华中学教学楼里上课。
14时28分,大地开始摇晃。几秒钟后,整座教学楼倒塌。
地震发生9个小时后,第一批抢险车辆的灯光,照亮了漆黑的蓥华镇。
谁也不知道倒塌的大楼究竟埋了多少个孩子,更不知道他们中的多少人还活着。部队救援现场总指挥、武警水电三总队政委程跃进说,当他们到达现场时,废墟下面传来好些个清晰的声音:“叔叔阿姨,救命!”
清理建筑碎渣,然后按照板、梁、柱的顺序用吊车吊开大楼主架,最后用手把孩子们扒出来,武警官兵“像绣花一样”开始了这次特殊的抢险。
16个孩子就这样获救了。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女孩——或许是因为女孩的生命力强,或许是因为女孩跑得慢,从而滞留在了生存机会更大的教室中部空间。
第16个获救者,是15岁的初二女孩廖友瑶。对她的营救整整持续了35个小时,仅为研究营救方案就开了三次现场会,因为她埋得太深了——五层的教学楼废墟中,她困在第二层,虽然上身和双手都能动弹,交叉着的双腿却牢牢地压在了残垣断壁之间。
武警救援队几乎动用了所有的力量,仍然无法把女孩拉出来。有人建议截肢,随即遭到否决——没有人愿意看到这个面容清秀的女孩从此走向不完整的人生。
营救人员不得不采取最原始的方法:头朝下探进女孩被困空间,用榔头、电钻、千斤顶和一切救灾现场能找到的小型设备,一块块敲下压在她身上的混凝土。
就在营救廖友瑶的35个小时里,蓥华又经历了10多次余震。紧挨着教学楼废墟的综合楼,在一次次震动中摇摇欲坠。
“这是这次抢险中最困难的部分。”武警水电三总队11支队副参谋长王淑建说,“在一座随时可能倒塌的大楼旁搜救,完全是违章作业。但为了孩子们的生命,我们别无选择。”
被压学生废墟下看书
“你是最勇敢、最坚强的孩子,马上就能出来了……”隔着层层叠叠的石砾,涂云鼓励着等待营救的孩子们。
作为武警水电三总队主管质量安全的科长,涂云对任何惨烈的受灾画面都有心理准备。然而,孩子们一个细微的动作,却让他的眼泪哗哗而下。
——当被告知要少说话、保存体力时,好几个孩子翻看起了与身体一起被埋在废墟下的课本。
“山里的孩子不能跟城里的孩子比,我们必须多看书才能写好作文。”29岁的初一一班班主任陈全红曾这样教育她的学生们。孩子们商定,从各自的压岁钱里拿出10元,凑在一起到旧书市场买些优秀作文、名人名言之类的课外书籍。
今年的钱早就凑齐了,陈全红却一直没能找到价廉物美的书店。
“我对不起你们,没有给你们买到好书。”在地震中幸存的陈全红说,这是她今生最后悔的一件事。
悲伤与倦意,全显现在陈全红的眼睛里。几十个小时里,她目不转睛守在救援现场,迎接着每一个绝处逢生的、幼小却坚强的生命。
“陈老师,我以前做了很多错事,原谅我好吗?”这是女孩张曼见到陈全红后的第一句话。
或许是觉察到了自己严重受伤的手指和腿,罗瑶对抱着她的武警战士说:“叔叔,我想弹钢琴、跳芭蕾舞……”
还有那个似乎永远长不大的男孩蒋蒙,笑着告诉向上拉他的救援人员:“你拉吧,我能忍住。”获救后则反复念叨:“下面还有人……”
所有的大人们都以为,久违的亲人和阳光会让孩子们放声大哭,但16个获救的孩子却都只是默默地流泪。即使被压在废墟下面时,看不到对方面孔的他们也忘不了互相提醒:“千万不要睡着了……”
为30余学生打开生存通道
三名老师献出年轻生命
-地点 红白镇
德阳什邡市红白镇,曾是一座邻山而居的秀美小镇,昨天,成为生死营救的“战场”。为了废墟中的生命,来自黄继光团的上千官兵、乐山预备役旅、政府工作人员及社会各界志愿者,不知疲惫,不顾艰辛,倾尽全力。在受灾最为严重的红白镇中学、红白镇小学校现场,几位焦急而悲痛的孩子家长正坐在一边等候。他们目光所在的方向,黄继光团的官兵们正在拼命奋战。
“出来了,出来了……”废墟中出现了一位遇难者遗体。一旁焦急等候的人们立即认出,这正是被掩埋在废墟中的张辉兵老师。“快看,他的两只手臂,都指向了逃生大门的方向……”另一位参与营救的红白中学老师告诉记者,他从被营救出来的学生口中得知:地震发生之时,张辉兵老师正在二楼的讲台上,距离房门只有一步之遥。发现地震之后,张老师立即叫孩子们往外跑,并用双手撑开房门,将孩子们一个一个地往外推。等十来个同学跑出一楼之后,整幢教学楼就塌了下来,张老师却倒在了房门之下。
“可怜我那些优秀的老师们和学生们,他们大多数都还埋在废墟下……”营救现场,红白镇中学、小学校的校长孟明福十分悲伤。这位从1983年起就当校长的54岁的长者,已经欲哭无泪。
接受记者采访时,孟校长掰着指头讲开了:30岁的中学物理老师张辉兵,孩子才4岁多,救出10多名孩子后牺牲;27岁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王周明,娃娃刚刚1岁,救出10多名孩子后牺牲;26岁的小学一年级老师汤鸿,孩子刚刚才半岁,救出10多名孩子后英勇牺牲……
空降兵部队救出82名幸存者
据在什邡市进行救援的空军空降兵部队介绍,什邡市受灾较严重的是位于山区的洛水镇、蓥华镇、金花镇、红白镇等。从13日开始救灾以来,该部队共搜救814人,其中幸存者82人。
防疫工作成为重点
从前天开始,什邡市开始放晴,气温逐步升高,昨天,最高温度已经达到28摄氏度。随着死亡人数的增加和气温的升高,防疫工作将逐步成为重点。
记者注意到,在这里参与搜救的部队官兵和志愿者,大部分都戴着口罩。据在此参与自救的蓥峰实业有限公司职工黄茂秀介绍,所有生还的职工,目前都被安排在什邡市城区公司的总部,包括职工家属和当地农民,都居住在公司总部的防震棚中。每天回到住处后,参与自救的职工都会被要求用消毒水洗手,并用消毒水喷洒衣服进行消毒,所有职工都分发了口罩,保证至少人手一个。
无名尸体当天处理
随着清理出来的尸体越来越多,尸体处理也成为防疫重点。据在什邡市参与救援的部队官兵介绍,目前,尸体的处理,以就地掩埋为主,每个镇都有救援人员专门负责尸体的搬运、挖坑和填埋,警戒执勤。以洛水镇为例,约有100人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原则上,为了避免疫情发生,当天挖出的尸体,当天就要填埋。尸体挖出后,一般是先搬运到当地的镇上,由家属来认领,有人认领的尸体,就由公安机关进行登记,没有家属来认领的尸体,就成了无名尸。“无论是否有人认领,当天都要就地掩埋。”掩埋尸体的地点,由当地政府选择,一般选择在隐蔽的山坳中。“开始的时候,考虑到对死者的尊重,我们争取一个人一个坑,进行掩埋,但现在尸体越来越多,已经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了。”(据本报记者 田乾峰、刘薇 新华社《华西都市报》报道)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