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5日),我彻夜未眠。我和丈夫的朋友一起通宵驾车,把在重庆超市购买的食品送到绵阳的公婆的家里。一路颠簸,我亲眼见证了重庆市民如何自发奔赴现场赈灾的场景,也亲眼见证了绵阳市民在灾难中强忍眼泪互帮互助的感人场面。
临时决定通宵赶往绵阳
“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连续两天吃方便面”
时间:前晚6:00
我和地处绵阳灾区的公婆通了一个电话,老人说:“我们很安全,今天上街转了一圈,走了2个小时,虽然超市、批发市场都没有开门,但还是在小贩那里买到2瓶牛奶和一袋面包!”
地震发生后整整两天了,我每天忙于采访,已经忘记了询问家人的生活,直到这时我才知道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已经连续吃了两天的方便面和面包。
我心里突然一酸,很内疚,赶紧写完稿子就出门,冲进灯火通明的超市大肆采购,心想:“如果能够接回他们,就把这些东西送给帐篷里的人。”
重庆60私家车自发赈灾
“自发购买药品、食品,送完物资就回来”
时间:前晚7:00
我上路了,重庆在下雨,路面有些滑,高速路上的汽车特别多。大型载重货车,贴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排成队行驶在路上,从车牌上看有“赣”、“陕”“湘”等等,更多的是“渝”字头。
在出重庆的收费站口,排成长龙的每一辆车身上,都贴着“重庆88.1音乐频道车友会自发抗震救灾”。下车找到车队长一问,原来是电台组织了60辆重庆的私家车,自己购买药品、食品等救灾物资,自发前往都江堰。为了避免道路拥挤,他们和我一样,准备将物资送抵目的地后,就立刻连夜赶回重庆。
家人在帐篷里躲避余震
“空坝里帐篷太多,我靠手机微弱的光找亲人”
时间:前晚11:40
经过近4小时长途驾车,我终于到达绵阳市区。
市区里灯光不多,道路两边全是密密麻麻的帐篷。我不敢停留,直接到了公婆所住的富临阳光新城,可是敲了门却无人回答。
我赶紧摸出手机,但打不出去,永远是无信号,越打越着急。定神一想,决定到老长虹厂拆迁后的空坝里去找找,因为婆婆之前跟我讲过,他们曾经在那里住过帐篷。
空坝里有太多太多的帐篷,里面的人蜷缩在一起。我不敢喊,忍着眼泪拿手机微弱的光线往里照,希望找到我的亲人。一个个地看,心里的内疚越来越严重。
这时婆婆突然给我打来电话,我终于在一个大客车的后座上找到了她。老人抱着被子躺在长椅上,姐姐和姐夫在帐篷里坐着,没有垫子不敢睡觉,8岁的侄儿在一辆大卡车的座位上,已经呼啦啦地睡着了。
数百脱险学生凌晨转来
“很想上去采访,又不忍心揭开他们的伤口”
时间:昨天凌晨零点
空坝里的安静突然被打破了,一辆辆大车驶进这里,车里下来很多浑身是土的学生。这些刚从北川转移出来的中学生,神色疲惫。胳膊上缠着红丝带的志愿者迅速围了过去,将他们送入老长虹厂礼堂。
面包、水被很快送了进去。突然经历如此大难,孩子们似乎还没有回过神来,还是不愿意说话,但没有人哭。负责维持秩序的一工作人员告诉我,初步确认这些孩子的父母失踪或双亡,数量有数百名。
礼堂太小,住不下这么多孩子。就地休息的人们自发地站起来了,在现场帮这些孩子搭帐篷。医院的救护车也很快赶来,把受伤的孩子转到附近的404医院。现场没有人大声说话,生怕这些孩子再受惊吓。我想上去采访,却不忍心揭开他们血淋淋的伤口,只是默默地在旁边看着他们。
公公懂水利坚持不离开
“婆婆说,越是人生低谷越要斗志昂扬”
时间:昨天凌晨1:00
在404医院门口,我找到了战斗在第一线的同事们,他们刚发完稿子,很疲惫。
公公是绵阳水利设计方面的专家,退休前参与了几乎整个绵阳所有水利工程设计,据说整个北川因为横穿县城湔江上游山体滑坡形成围堰湖泊,已经漫溢。目前绵阳市政府已经和他联系,希望能够集结专家解决此事,所以他坚持不肯离开绵阳。
我很想留下,但没有一个同事愿意让我换他。所以在没有得到报社的采访命令前,我不能留在这里,必须在天亮前赶回重庆,回到我的岗位上。
临走时我把带来的所有的东西留下,只希望亲人能吃一顿热饭。婆婆说:她经历了1975、1976松藩两次地震,加上这次已是第三次。虽然这一次地震影响最大,但她告诉我说:“别怕,越是人生最低谷越要斗志昂扬。”(记者 柳姗姗)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