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七旬老太为买房养老街头卖报十年不知房价疯涨

2008年04月23日 10:05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许多城市都有叫卖报纸谋生的年迈老人,但这位南京老太太也许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据估算,这个城市里,至少有100万人知道她。为了让她早点回家,许多人每天特意来买她的报纸,就像与她有场奇妙的“约会”。当她一度打算结束卖报生涯,网友们纷纷出动,仿佛一座城市在向她告别

  当74岁的陈碧绢推着她的小车出现在鼓楼广场东南角时,一般是下午4点30分。她要在这里待到午夜12点,好卖掉60份报纸。“60份报纸卖完可以赚12块钱。”她每天都这么盘算着。如果运气好,还可以多卖几本杂志。

  许多城市都不乏卖报的老人,这位南京老太太也许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当地媒体推测,在这座城市里,至少有100万人知道她。

  “扬——子晚报。”她扬起脖子喊道。她的背驼得厉害,看上去跟自行车车把差不多高。

  这样的叫卖声成了她的标志之一,很多人说起她时都会提到。对面鼓楼医院有位医生曾夸她的声音“有穿透力”,每个寂静的夜晚,在500米外的住院部都听得清楚。

  她把报摊摆在南京5条主路交会的热闹处,看着熙攘的人群和汽车在她摊前流动。随着路灯相继亮起,她开始有些兴奋,仿佛在等一个约会。

  一对情侣在网上看了她的照片慕名而来。女孩拉了一下男孩的手,小声地说:“多买点哦。”她蹲在老太太的摊前,专拣《瑞丽》这样的“厚”杂志,很快挑了4本共计60元,然后递给老人一张百元纸钞。

  老太太用两只手攥住钞票,对着昏黄的路灯,800度的眼镜几乎要贴到钞票上。因为有白内障,除了硬币,每张钞票她都这么看。“谢谢哦。”看清之后,老太太说。

  一辆空载的出租车放慢速度开过来,老太太卷起一份报纸走过去。司机摇下车窗,递出准备好的七角钱。

  一个卖烤鱿鱼的中年人推着车子路过,要买报纸。老太太只收了他成本价5角,因为“都是晚上做生意的,不想赚他的钱。”

  12年来,在这个广场上,每个夜晚都重复着这样奇妙的“约会”。大多数人是有意等到这个时候来买她的报纸。就像刚刚走过的那个准备值夜班的保安,买了一份大厦里已经订了的《南方周末》。还有两个年轻人,每天都会来这里把3种都市报各买一份。

  不过看上去买报人和卖报人的想法并不合拍。他们希望买完她的报纸,老人能早点回家。但老太太本人却因此发现自己挺重要,不到午夜绝不离开。“我不离开那个地方,需要报纸的人,从哪儿来都能买到我的报纸。我卖的时间长,不会让他们跑空。”在她看来,这是一种承诺,“如果我提前回去,人家一天买不到,那10天都不会来了。”

  唯一的例外是在2002年那个下着大雪的平安夜,有人买光了老太太所有的报纸,她才很不情愿地早早回家。这算是老人收到的第一个圣诞节礼物。

  不过在两年前,老太太曾一度打算,在2006年8月的最后一天,结束10年的卖报生涯。有人立刻把这个消息发到“西祠胡同”(以南京网民居多的网上社区)。一天的工夫,400多人发帖,讲述自己与老太太之间的故事。随后,又有不少人为表达敬意,下班后绕路来买她的报纸。《金陵晚报》为此在头版做了一个硕大的标题:“倾城告别。”

  “那几天,一座城市在向一位老人告别。”一位“每天都去买报”的网友说。

  但准确地说,老人只“告别”了3天。她的接班人——邻家一位比她小10岁的老太太,因为“老站着,不习惯”,只卖了一晚就不干了。

  而真正促使她重操旧业的原因,是养老梦的破灭。那时,老人喜滋滋地凑了不到10万块钱,满以为能在鼓楼附近买房养老,但别人告诉她,“这钱只够买个卫生间”。

  “天天卖报纸,你不知道房价涨疯啦?”那个人问。

  “我看不到啊。”她指指自己厚厚的眼镜。“哪知道涨这么快?”她嘟哝着。

  1995年,女儿下岗在家,女婿患了脑萎缩,几年之后一家人困顿到不得不卖房。那时女儿家市中心一套两居室,也只卖10万元。她并不知道,如今这一片的房价每平方米早已超过1万元。

  为分担女儿的压力,老人从1996年元旦那天起在鼓楼广场卖报。除了2005年南京开十运会期间被“清理”过之外,没挪过地方。现在,老太太和大女儿、外孙住在离鼓楼一站地之外的两居室,交着每月1300元的租金。家人都极力反对老太太继续卖报,但不能否认,这仍然是这个家在退休金之外的一笔重要收入。

  于是,每天下午5点刚过,骑着电动车的送报员照样送来当天的60份报纸。对送报员来说,老太太是他每天的最后一个客户。因为申请不到报亭的经营许可证,她比广场周围10多个报亭晚卖8个小时。

  除了每年的除夕和年初二,或是遇到今年年初那样的雪灾,12年来,老太太无论刮风下雨都会准时出现在广场上。

  2005年4月的一个雨夜,“老王”坐在公交车上途经鼓楼,透过车窗,看到老太太在雨中叫卖,身上挂着几块像一次性桌布的塑料皮。那个背影让他觉得心酸。于是这个南京饶舌团体D-EVIL的主唱,很快完成了乐队成立后的第一个RAP《风中残烛》:

  “每晚经过鼓楼总会看到一个老太\不论严寒酷暑背影总在风中摇摆\手拿报纸大声吆喝眼中充满期待\露出手指手套,真是让人感到悲哀\我去买份报纸,也算一种关怀\看到满脸皱纹街灯之下显得如此苍白……”

  “她的年龄已经七十有三\经历了南京大屠杀的那段悲惨时光\她的儿女都已下岗,老伴还有哮喘\唯一没有下岗的女婿终年卧病在床……”

  他把这些都写进歌里,“因为这背后还有一群有类似遭遇的人”。出乎“老王”的意料,这首意图通过卖报老太描写弱势群体的歌并没有火起来。反倒在大约半年后,这个乐队一首以“方言加粗口”闻名的《喝馄饨》风靡了互联网。当记者蜂拥而至的时候,“老王”没忘记推荐他们的处女作:“你们去采访老太太吧,她更需要关注。”

  但老太太却并不愿意别人把她塑造成一个“可怜巴巴”的形象。她认为自己这样挺好,甚至认为,是这种锻炼方式治好了自己的糖尿病。

  曾经有一个叫张生广的大学生拿着DV想给老太太拍一部纪录片,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她,从而帮助她。”但拍了5天之后,张生广放弃了这个计划,因为他发现这个老太太经常在生意不好的时候,高兴地唱起老歌。“她实在不像是个需要人同情的对象。”

  老太太的报摊前经常来往着像“老王”和张生广这样的年轻人,尤其是附近高校的学生。他们习惯在夜晚坐在老人身边聊天。一些已经毕业的外地学生每次回到南京,总会特意去鼓楼看望老太太。

  一位毕业于南京大学的网友在博客里写道:“大学毕业前的那个晚上,同学们大醉一场走到鼓楼广场,夜空中弥漫着自恋和小资的情调。老太太在那卖报纸,我买了一份,然后强迫她合了张影,照片上留下她慌张要逃的表情和我意气风发的醉态。……几年后的一个元旦,我回到南京,忽然听到那个叫卖声,心里翻江倒海……这么多年我从南到北闯荡,觉得没有人比我再坎坷了的时候,我又看见了她,她还在同样的地点卖着同样的报纸。我突然想到了‘浮躁’这个词……”

  南京大学研究生小仲认识老太太已经有5年,她觉得老太太身上有一种亲和力。小仲没见过自己的奶奶,她觉得“奶奶”可能就是这个样子。小仲后来以老太太为原型,在自己的网络小说里塑造了一个类似的人物。她把老太太看作“水泥森林里的奇迹”,“当人们最初接触她的时候,总是抱着一种同情的态度,甚至有些居高临下。真正跟她相处,人们会发现她内心的力量比自己要强大得多。”

  来往于报摊前的人们已几经沉浮,但卖报老太还始终坚守在那里。只是有时她也会遇到些麻烦。有人曾经付一份报纸的钱,拿走了4本杂志。她也收到过几张100元的假钞。甚至,马路对面那个卖报纸的老头,认为她抢了自己的生意,踹翻了她的摊子。

  现在,她还剩下11份报纸。

  她朝身后看了一眼,“12点缺一刻?”当时的确切时间是23点47分,她身后并没有钟表。

  “你怎么知道的?”

  “看街景啊。”她指了指刚刚开过的一辆别克车,“要是到12点,背后的灯箱会熄掉,还有一辆洒水车也会经过这。”

  卖报老太开始收拾她的报摊,她把报纸和杂志一层层地码在那辆改装过的婴儿车上。剩下的报纸是5角钱一份买的,过两天将会以8角钱一斤的价格卖给废品收购站。她推着小车离开广场,回家,然后享用她的晚餐。(蒋昕捷)

编辑:吴歆】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