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太湖暴发蓝藻危机,无锡市民饮用水源受到威胁。昨日,到重庆出席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会的太湖流域管理局副局长林泽新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才4月初,在太湖的西部和南部已经发现了大面积的蓝藻,今年蓝藻肯定将再次袭击太湖。(4月15日《重庆晨报》)
自去年5月太湖暴发蓝藻危机后,从中央到地方,顶尖级的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从理论上讲,太湖的治理不乏方略。从资金方面看,国家对太湖治理一期总投资110亿元,即将进行的二期治理,工程预算1000亿元。遗憾的是,方法和策略有了,钱也到位了,可是,今年太湖提前暴发蓝藻,这实在令人费解。
问题在哪里?是蓝藻过于顽劣,根本没法治理?可是,当年频频遭遇蓝藻之害的云南洱海,在当地环保部门及其他部门的努力下,咋就治理得井井有条:“总体水质已连续3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水体透明度达3米-5米的洱海”,这是2007年6月28日新华社对洱海的描述。洱海的治理结果告诉人们,蓝藻并不难缠,关键还在于政府主管部门是不是真正花了心思去治。
据说,国家环保总局和江苏省环保局对太湖沿岸的污染企业加大了整治力度。然而,记者在太湖沿岸的一些地方回访调查发现,在离太湖较远的乡镇,一些化工厂仍在生产,仍在排污。不仅如此,就在太湖边上,有一些遭关闭的企业,仍然白天停产晚上偷偷地开工,大肆排污。都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但是,一些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偏偏“没有心”、“没尽心”。地方经济要发展,税收要增加,GDP要增长……基于这些想法,蓝藻再次大面积袭击太湖了。
这是警钟。但愿那些还没有从经济指标中醒悟过来的官员,在警钟面前能有所醒悟。而我们的更高一级的主管部门该采取措施了,这种措施不仅包括用来治理太湖的,还包括用来治理那些不作为官员的。要给他们套上紧箍咒,才能让他们真正为治理好太湖而尽心尽责。(林建平)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