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快闪族”,英文叫作Flash mob,一群在现实生活中互不相识的人,通过因特网或手机联系,在指定时间和地点聚集后,在同一时间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然后迅速分散,类似一种街头行为艺术。3月30日和4月1日,北京数百名“快闪族”分别进行了两次定格表演,记者近日探访了他们。
三百快闪族“两分定格秀”
时间:3月30日下午2时58分
地点:王府井百货大楼门前
3月30日下午2时58分,王府井百货大楼门前,原本人流熙攘的街道上时间似乎突然凝固,300余名打扮靓丽入时的少男少女突然站在路上一动不动。有的抬头望天,有的低头像在找东西,有的手指向远方,也有情侣相拥在一起,有正要迈步向前的,但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僵硬”在原地,酷似一群雕像。这一奇异的场面引来不少路人驻足观看,更令周围的人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两分钟过后,当3点的钟声敲响时,这静止的300人又都恢复了正常,彼此间没有任何交流,迅速融入了人群中。
“他们这是干吗呢?”这让不少路人摸不着头脑,人们纷纷拿出手机和相机拍下来,但拍完了才发现,“这和平时拍的照片一样啊,看不出什么奇怪。”一名外地的游客无奈地笑着摇了摇头。记者通过一名参与者的解释才清楚,原来他们刚刚进行的是风靡全球的“快闪定格”游戏,而这次活动的组织发起人是一名网名为“豆豆”的网友。
4月2日,记者来到了“豆豆”的家。一走进他的家,就看到他正在电脑前忙碌地剪片子,他介绍说,在3月30日的活动时有八台摄像机全程录像,活动一结束,他就把自己关在家中利用拍摄的素材做短片,已经两天没合眼了。
豆豆属“80后一族”,今年21岁,还是一名在校的大二学生,学习商务管理。他介绍说,他是在3月初在论坛中发起这个活动的,当即就得到了不少网友的追捧,他也开始了复杂的前期准备工作。之所以想到组织这个活动,是因为在一家视频网站上看到国外的一些“快闪族”进行这样的活动非常有趣,就想在北京也组织一个类似的俱乐部。
豆豆还介绍说,“快闪族”原本叫“快闪暴走族”,但因为“暴走”给人感觉很叛逆,就直接称为“快闪族”。而“快闪”的活动并不局限一种,他们所进行的叫“定格”(“frozen”),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在国外还有许多种方式。
“快闪不能干扰他人”
据豆豆介绍说,为了能成功组织第一次“快闪”活动,他可是下了苦工夫。首先是选地址,为了找到一处合适的活动地址,他一有时间就在市区里几个人流比较密集的地区“考察”,哪个时间路人最多,哪个地段容易造成拥堵,这些他全一一记录下来,几次朋友给他打电话时,他都在外面选址,最终他选择了王府井百货大楼前的步行街。
“我考虑到,如果在有车的地方活动也许会造成拥堵,在这里也能吸引更多路人的眼光,而且这里还有整点报时的钟表,以便大家在‘定格’有准确的恢复时间。”他说。最后就是组织网友,因为报名参加的人过多,如果集体出现在步行街上,肯定会给其他的路人带来不便,于是几名组织者各司其责,一人负责一定的人数,分时分批地来到事先定好的场地,并制定了严格的规则,所有快闪言行,必须遵守当地法规和注意事项,保证活动在安全和不打扰其他人的情况下进行。下午2点58分一到,所有人全部摆出事先构思好的造型,达到了预想的“定格”效果。但豆豆说,在中间也不乏一些小瑕疵,就是有的参与者会出现“笑场”的情况。“不过没有关系,如果玩的次数多了,相信大家都会很专业的。”
半数快闪是“小白领”
记者登录到组织者第一次发起“快闪行动”的豆瓣网上,发现豆豆已经是该网站上小有名气的人物了,点击率一路飙升,在他的倡导下,希望参与“快闪行动”的众网友更是争先恐后、络绎不绝,而在第一次活动成功后,也有不少慕名而来的人,希望加入“闪友”的队伍。豆豆介绍,在300多名参与者中,一半的人都是刚工作不久的“小白领”,他们用这种方式娱乐别人、娱乐自己,达到缓解工作压力的效果。
“我们平时很枯燥,除了在单位上班就是回家,而无论是在哪,都要面对着电脑,所有的朋友都只能从网上联系,很少有机会出来聚会,所以参加这个活动也多了一些见面的机会,挺不错的。”一位在企业工作的参与者说,“在其他人看来,那天的活动确实古怪,看起来我们好像都不正常,但事实上,这就是我们参加活动要达到的效果。而平常的时候,我们也是跟普通人一样的工作学习,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平时也是神经质,如果那样的话真应该去医院看看了。”一位26岁的参与者说。
3月30日当天,在王府井“快闪”过后,一些参与者仍然意犹未尽,便在东方新天地内又“闪”了一次,而愚人节当天也组织了类似的活动。随后,记者电话联系了一位活动的参与者,他表示自己已经工作了几年,参与这个游戏是为了放松一下,“我觉得是因为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也愿意自己去尝试,所以这个游戏才会有市场的。”
“快闪”满足心理需要
对于“快闪”活动,有专家认为,采用这样激烈的形式的人可能具有比较强烈的“冒险心理”,敢于尝试,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是希望被别人注意的。现代社会虽然通讯发达,但人们之间的内心关注却在减少,“快闪族”的出现,从表面上看,是通过一种有时甚至是“无厘头”的游戏在公众面前表现自我,跟社会开一个玩笑,实际上是为了寻找归属感,在一个群体中宣泄青春的各种情绪,满足一种心理需要。但这种行为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损及他人,同时要注意安全。
在现代社会人们内心的交流减少背景下,“快闪族”的出现,可以从三个角度看待。首先,从表面看是通过“无厘头”的游戏在公众面前表现自我;第二,就是寻求一种刺激;第三,现代社会年轻人会常感觉到“无价值感,无意义感”,在日本被称作“无气力”,即没有生机地活着。年轻人精力充沛,但很多时候无处消耗,快闪运动提供了平台,宣泄青春情绪,于是风行起来。人生下来就有展现自我的意识,婴儿的大哭也是一种需要引起周围人的注意,需要得到周围人的“回应”。快闪族强烈地希望通过刺激,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进而“影响周围人”,吸引他们的注意。如果他们能“回归”社会,做一些既是个人兴趣爱好又对社会公益事业有好处的事情,比如涂鸦、街舞等和街头表演结合,也就更能被年轻人和大众接受了。(张硕)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