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解放啦!”昨天下午,成都华西医院伽马刀会诊室爆出陈先生的欢呼,被帕金森综合症折磨了6年的自贡市一名建筑工程师突然从凳子上站了起来,高高举起双臂,此时,他大脑里植入的微电脑成功控制了帕金森综合症。
患病 工程师无奈离职
陈先生来自自贡市,今年52岁,是一个建筑工程师。他2002年出现轻微的手脚抖动现象,随后日渐加深,直至无法控制,不能正常行走。由于陈先生是从事建筑工程设计的,这种病症基本使他丧失了正常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不得已,2003年陈先生在单位办理了病退手续,离开了自己心爱的职业,同时也走上了寻医问药的漫长之路。
3月16日,陈先生一家最终选择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治疗。在了解病人的具体病情后,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王伟副教授提出了具体治疗方案。
3月20日,即手术的前一天,陈先生已经接受了3天的药物试验。王伟副教授告诉陈先生和他的妻子:“药物试验效果很好,准备明天手术。”
手术 大脑里安放电极
3月21日上午,医生给陈先生戴上一个球形坐标定位框,通过探测患者的脑电波,在专业仪器上给患者的大脑建立一个三维矩阵,“就像卫星导航定位一样,人脑中的每一个部位就都具有了一个明确的坐标”。之后,医生又对患者的大脑进行薄层高清晰度扫描,进一步显示患者脑内的各种结构。然后利用这种扫描的图像,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从解剖结构上确认患者大脑内需要安放电极核块的靶点坐标。
找准核团靶点,是手术中难度最大的部分。在反复确认患者需接受手术的大脑核团后,才真正进入植入永久电极的环节。
永久电极是通过导管植入的,植入的位置也需要在手术中反复调试才能够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所以,手术中患者必须保持清醒,这是极为少见的局麻开颅手术”。植入成功后,电极被固定在患者的颅骨上,铺好延伸线后,医生们把陈先生推去做CT检查,进一步确定电极植入位置的准确性,然后再把陈先生推回手术室,全麻之后,在他的左边锁骨处放入只有火柴盒大小的主机,缝在锁骨上,通过埋入皮下半米长的导线与主机相连。在进一步测试电极、导线是否通畅、参数设置是否正确后,手术才算最后完成。对整个手术,王伟说:“手术的原理就是用计算机的微量电场干预人脑的生物电场,以达到控制病情的作用。”
下午4时,手术顺利结束,王伟感言:“这个手术医生也承担很大的风险,手术医生就像一个戴着眼罩吃鼠夹上东西的老鼠,脑袋随时都有被打得稀烂的可能。”
测试 手舞足蹈开步跑
昨天上午,王伟副教授首次对手术后半个月的陈先生进行开机测试。坐定之后,王伟副教授拿出一个感应器,让陈先生贴在左边锁骨处埋主机的皮肤上,“现在我要开始测试了,先试每个点的效果、安全反应。”“开始,有麻、抽的感觉你都说!”电流刚一接通,陈先生大呼:“左手、左脚发麻!”话音刚落,左手左脚突然停止了颤动,陈先生惊喜地抬起左手,又试着抬抬左脚,一脸不敢相信的表情。
几个触点测试之后,王伟接通了陈先生左右两边的电流,陈先生半信半疑站起来,战战兢兢迈出一步、两步、三步……突然,他放开步子在房间里跑起来,举起双臂欢呼:“解放啦!解放啦!”
王伟副教授告诉记者:“我国每年有230万人得帕金森综合症,不论吃药还是手术,都不是根治的办法。这种电脑植入人脑的治疗方式,是目前的终极方式,也是先进的方式。”下一步,医院准备把这套微电脑运用于治疗精神病患者上,目前已着手挑选病人,“抑郁症、躁狂症、药物依赖等都可以通过植入电脑来治疗,甚至还可以唤醒植物人”。
据了解,这种手术一次需要19万元,每隔五六年还要换一次电池,一对电池就要12万元。杨丹 X096
相关知识
这个电脑有些啥
这套微电脑又称为“神经刺激定位系统”,俗称“脑起搏器”,主要分成4个部分:主机、导线、电极和遥控器。主机又叫脉冲发生器,埋在人的胸部接近锁骨处。电极和一根圆珠笔芯粗细相当,从人脑顶部附近直插入脑内。电极通过导线和主机相连,主机发出的电流传到电极,不断刺激大脑内的相关细胞团,使病人的大脑再次产生对肢体的控制。遥控器只有一个火柴盒大,当人脑对肢体控制减弱时,遥控器会指挥主机工作。电脑植入人脑后,不能立即开机,必须等到一个月后才能开机。 雷湘琥摄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