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有一天也会消失,自那以后我就不再害怕遗体了。”13年来天天与尸体打交道的刘一华是广州市殡葬中心的一名资深老员工,昨天,已退休的他与记者谈起了在参加殡葬工作的一些往事,仍深有感触。
“有忌讳不敢去拜年”
“由于太婆的去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有一天也会消失,从此我就不再害怕遗体了。”刘一华师傅这样介绍自己的初入行的体验,刘师傅说,13年前他刚调来殡葬中心时,老场长就让他先去火化车间。他坦言,当时的确有种恐惧感,但他的个性是,不管做什么,一旦入了行,就要做得像个样子,久而久之就没什么可恐惧的了,“站着的是人,横着的是尸,看多了就没什么奇怪了。”
刘师傅说,当初和他一起来的女同事来工作时,哭了三天三夜。因为这个行业比较特殊,外人总是把它看成是最艰苦和最低层次,因有忌讳直到现在过年时,他还是尽量不到别人家拜年,他说,当初有人知道他做殡葬行业时,他倒茶给别人没人敢喝。但后来,自己想通了,也就没再觉得这份工作很低贱了,“毕竟,它需要人去干!”刘师傅说。
“办葬礼要引导非应付”
刘师傅回忆说,以前在太和岗旧殡仪馆工作时,职工只能坐在7号殓房后面的棺木上休息。“如今的年轻人听起来会觉得不可思议。”他感慨道,今天的银河园,环境变了,鸟语花香像公园。
“殡葬行业应该是‘骡子’行业,面对形形色色的人,要善于引导,而不是忙于应付。”刘师傅说。他认为作为从事殡葬工作的人要把丧礼办得尽可能体面,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要使死者家属有一种满足感,这样做同时可减轻他们的悲痛,使市民发自内心地感激。
为死者服务要重视细节
刘师傅把广州殡葬工作人员分为三代,上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出现了第一代殡葬工人,这些人是解放前入行的,仵工出身,文化层次比较低,他们中如今大多已退役。上世纪80至90年代入行的人为第二代,刘师傅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多有高中文化。而现在第三代殡葬职工,却有很多大学生参加,文化程度很高。
刘师傅一直在强调,第三代殡葬人面临很多新的挑战。他激动地说,如果防腐工连妆都化不好,如果业务员和礼仪小姐连尸体都厌恶,丧主看在眼里会怎么想。“不要小看为死者服务中的每一个环节。”刘师傅寄语新一代殡葬人。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