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大年初一,亚洲最大的“慰安所”遗址——南京利济巷2号两次遭遇大火,事后查明是附近居民燃放烟花爆竹火苗蹿上屋顶所致。但经过《国际先驱导报》多方调查发现,失火的深层原因并没有这么简单
再访利济巷2号
没有屋顶了,刺眼的阳光照在乌黑的横梁上,碳式的柱子耸立着……
南京利济巷2号原本是一座破旧的建筑,而今因为两场大火,这一烙满历史印迹的侵华日军“慰安所”遗址更显凄凉。
第一场大火发生在2月7日零点20分,赶来的消防车用一个多小时才将大火扑灭,孰料凌晨3点,火又蹿了起来。半个月后,当《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时,依然能感受到大火遗留的痕迹:烧焦的糊味,碳一样黑的横梁。
没有屋顶的遗址
“‘慰安所’?起火的?就那边!”附近一位居民指着不远处的楼房说。
这是一处被繁华掩盖的苍凉地块,低矮的旧式楼房被周围高楼圈起,临街的空地是一个巨大的停车场。穿过这儿,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遗址——利济巷2号就浮现在眼前了。几十米之外,南京最繁华的商业区新街口正车水马龙。
利济巷2号是一栋连体建筑,房子一栋接着一栋,房间里除了垃圾还是垃圾,破碎的窗户懒懒地开着。穿过脏乱的通道,屋顶还在滴滴嗒嗒地化着雪水,绿色的厥草顽强地扎根在破旧的墙上。
刚靠近,一股浓浓的糊味呛鼻而来,沿着残缺的木楼梯拾级而上,“咯吱咯吱”地摇晃不停。上到二楼,没有屋顶了,刺眼的阳光照在乌黑的横梁上,碳式的柱子耸立着,还有一堆黑乎乎的架子……
但奇怪的是,靠近停车场的几间房似乎已经被人占用。墙上挂起了空调,有两栋房子间的过道还用崭新的水泥墙连起,里面是卫生间。屋里有人。“你住这儿?”主人茫然地点点头:“是的,我在看房子。”然后便不再多说什么。电线是从外面直接拉进来的,门没有锁,轻轻一推便开,里面有沙发,有床……就是一个家。
曾被划入拆迁范围
据史料记载,利济巷2号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系民国政府杨善庆将军私有财产。日军攻占南京后,在此盘踞并将其更名为“故楼”,实为“慰安所”。
但解放后,真正被确认为“慰安所”却是2003年11月20日的事。彼时,抗战时期曾被侵华日军诱骗到南京充当了三年“慰安妇”的朝鲜老人朴永心,在中日学者的帮助下重回南京,当场指认了利济巷2号就是当年日军的“慰安所”遗址。从那时起,这里也被认为是全亚洲最具代表性的侵华日军“慰安所”遗址,在学术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
也是在2003年,经南京市政府批准,南京长白街科巷地块作为以危旧房为主的旧城改造区,纳入当年南京市土地储备计划,利济巷2号建筑也被划入拆迁范围。后来,经过专家数年呼吁,这处历史的铁证终于得以保留。
经盛鸿是为此奔走的专家之一。这位从1997年开始探究“慰安妇制度”的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凭借一己之力在南京市发现了40多处“慰安所”遗址。在他看来,利济巷是其中最典型、规模最大的。“这里的10多栋房,曾容纳有来自中国、朝鲜、日本等国的‘慰安妇’。”经盛鸿说,虽然这次失火面积约200平方米,是外围的一座楼,不算主要部分,但烧毁的部分也要修复好,做到“修旧如旧”,使它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下来,不然太可惜了。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