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许霆案重审。许霆“本意是想把钱取出来,保护好还给银行”的辩解,引来网评从“挺许”到“倒许”的逆转——
不能因失言获罪
□许霆辩护律师 吴义春
被告人用什么理由自辩——包括调查期间与最后陈述阶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证据能否形成一套完整的证明体系,从而最终证实被告人是否有罪。
法庭上的被告人,只应该对自己是否违反现行刑事法规承担责任,而非同时还要承受来自道德层面上的褒贬。所以,对于刑事被告人,本人更期望能赋予他沉默的权利,而不必面对执掌生杀大权的法官,战战兢兢地被迫一次次掏出自己心灵之恶让旁人公开欣赏。
现代刑法,理应践行“坦白应当从宽,抗拒不得从严”理念,从而真正地让各类证据说话,从而让被告人不再在法庭上担心自己因害怕失言,因失言获罪。
庭审之后,对各方的得失成败,本人都一直保持着沉默,对个别的不实报道,也未予澄清,而只是安静地等着即将到来的公正判决,然而还是觉得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表明态度。
(本文摘自作者个人博客)
谁让许霆膨胀出道德斗士的幻想
□张成才
许霆在22日法庭上的表现告诉我们:许霆已游走在道德膨胀的边缘。
明明是遇ATM故障见财忘义,却把自己美化成“坦坦荡荡有着诚实的品行”;明明是故意恶意取得巨款后逃逸,却美其名曰“我取款的本意是出于好意保护存款”……此次出庭的许霆在刻意拔高自己的形象,试图树立一个正义的道德卫士。这怪诞“理论”的成因,其实有着根源——舆论对许霆的同情与声援,对银行的指责和批评,无疑对许霆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能使这个阅历不多素质不高的青年膨胀出自己是道德斗士的幻想。从这个角度来说,是我们“惯”坏了许霆!
许霆案令公众“恐惧”之处在于,将我们每个人可能遇到的诱惑置于“贪婪”与“理智”的道德挣扎之中,在这种心态下的评论难免带有攻击强者银行支持弱者许霆的情绪,从而放大了银行的“不足”而弱化了许霆的过错。而当许霆在法庭上侃侃而谈自己品行“坦坦荡荡”的时候,我们是否该觉醒性修正下意识的实际偏袒?在许霆案辩护律师当庭大喊“柜员机,你知罪么?”的同时,我们是否也该大喊并追问一句:“许霆,你知过么?”
即使“很傻很天真”,法律也不情绪化
□徐迅雷
许霆最经典的自辩语录是“本意是想把钱取出来,保护好还给银行”;控方则不客气地说“任何人都清楚,钱放在柜员机里远比放在许霆那里更安全”。现在闹不明白许霆的辩词是自己想的,还是他人教的,不管如何,都让人感到他或许真的“很傻很天真”。
法庭最重视的是事实与证据,而不是看你是否用力扯着自己的头发、使劲往上拔高自己的“崇高目标”。智商正常的人,都不会相信“171次取款”是在“替银行保管钱”。这个案件的关键,绝不会是动机目标是否高尚,也不会是行为做法是否正大,而是如何定性,拿什么法条来“调整”这种“取款”行为。
某网站的新闻跟帖评论已高达3万条,网友是很情绪化的,甚至给许霆定下“七宗罪”:1.大言不惭,当众扯谎;2.谎话低级,侮辱智商;3.势利小人,得寸进尺;4.以恶报德,伤害网民;5.无赖本性,社会残渣;6.贪图钱财,取之无道;7.猪脑律师,狼狈为奸。不知道网友所定“七宗罪”算是哪门子的“罪”,有一点是必须坚守的:网友可以情绪化,法律不可情绪化。也就是说,无论网友过去的“挺许”还是今天的“倒许”,都不是、不该是、不会是法庭公正判决的依据;同样,许霆如果真的“很傻很天真”,说了一些很“破绽”很“可笑”的话,也不是法庭定性的“证据”。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