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干旱、洪水、社会和经济动荡等灾难可能在数十年内就会发生,而诸如两极冰盖出人意料地快速融化,以及西伯利亚永冻层的消融,已是迫在眉睫的事了。对于面临的这些威胁,科学家们早就达成了共识,但在如何应对和阻止全球变暖方面,态度并不一致。有些科学家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甚至是疯狂的办法。
各显神通
为了减少全球变暖,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物理学家约翰·拉斯姆和爱丁堡大学工程师斯蒂芬·沙尔特设想人工制造低飞的轻柔云彩来反射阳光,由一支无人驾驶的舰队穿越世界海洋,通过往大气中向上雾化海水,产生云层,一千条船就可弥补全球二氧化碳所产生的升温效应。再如,俄罗斯科学家曾建议向大气中喷放大量硫磺来为地球降温,因为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大爆发时,将1000万吨能阻挡阳光的硫磺喷射到了大气中,因而使地球温度暂时降低了1华氏度。此外,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天文学和光学专家罗杰·安格尔提出设想,将1152平方公里的遮阳镜发射到预定轨道,通过反射阳光来让地球变冷。
最具争议的剧本则是用铁为海洋施肥的计划,即通过向海洋表面施加营养物质如铁,来刺激能够吞食二氧化碳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生长,这样将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当浮游生物死亡之后,它们就会携带体内的碳一同沉入海底。美国加州的普莱克托斯公司和考利莫斯公司就一心想将海洋施肥商业化,作为“碳交易”的一种方式,它们计划将多吸收的二氧化碳待价而沽给那些希望补偿二氧化碳排放的厂家。美国《连线》杂志将其评为2007年10大最疯狂的地理工程计划。不过最近传出消息说,普莱克托斯公司的海洋施肥计划被迫搁浅,个中原因,值得探究。
本末倒置
2007年12月,普莱克托斯公司的一艘探索船被拒绝进入加那利群岛,该公司被迫将其召回。2008年2月13日,普莱克托斯公司在其网站发表声明说,由于反补偿人士故意透露假信息的活动十分有效,使公司难以募集到所需的资金,因此公司决定无限期推迟其海洋施肥计划。
对于那些多年来一直呼吁暂停该计划的科学家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事实上,从该计划出炉的那天起,科学家就不停地提出质疑。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海洋学家约翰·卡伦指出,尽管人们认识到铁可以促进浮游生物生长的效应,但现在还很难对其做出可信的定量评估。《波士顿环球报》最近的一份报道指出,根据过去15年中进行的11次大规模的试验结果,还不能断定浮游生物吸收的二氧化碳确实要比其释放出的温室气体多。
卡伦认为,普莱克托斯公司遭受挫折的原因之一是该公司缺乏与科学界的公共联系,海洋施肥计划没有经过专家评估,就匆忙上马。而美国加州蒙特雷湾水族研究所的肯·约翰逊则直言不讳地说:“在真正可以这样做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普莱克托斯公司简直是本末倒置。”
谁说了算
科学家指出,尽管这些地理改造工程计划的初衷是良好的,但如果没有一个国际管理协调机制,这些疯狂的想法不但可能对现状毫无作用,而且带来的影响可能将比现有问题更加严重。
位于加拿大渥太华的环境技术观察组织研究主任霍普·尚德表示,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合适的管理地理改造工程的规定,而科技界的有关辩论也缺乏公众的参与。至今也没有一个政府间机构有权决定,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而对地球、海洋以及大气进行大规模人工干预是可以接受的,以及何时实施这种行动。
可能与地理改造工程扯上关系的是联合国在1977年签署的《环境改良公约》,但也很勉强,因为该公约只针对军事目的的气候控制。
为防止通过人为倾倒废物而污染海洋,1972年,《伦敦公约》问世。2007年11月,该公约缔约各方的科技咨询小组一致同意,鉴于科技界的分歧巨大,目前尚无正当理由实施大规模的海洋施肥计划。
正如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所说,制定管理规定以保证有关计划被恰当地测试,并预测计划实施可能带来的影响,不仅可以引导科学研究,也有助于建立共识,消除国际纷争。比如,如果一个国家想要气候凉一点,而另一个国家却要热一点,究竟由谁来决定?科学家相信,只有人类达成共识,才能最终控制住地球的温度变化。(李学华)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