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的天涯路
之后,顾泉雄奔走天涯放电影的路上,再也离不开孩子的身影。
从西北的宁夏西海固,到东北的大庆;
从南方的广西山区到北部的内蒙古草原;
……
顾泉雄和老伴,带着沉甸甸的7箱子影片拷贝,不断踏上征途。
2003年,下了飞机,又上火车,再经过几个小时的汽车,等看到一个蒙古包时,两位老人已经没有力气支撑下去。但当顾泉雄看到蒙古包里那一家5口好奇的眼神时,他和老伴商量后,立即打开行李,播放起电影。
虽然短短的几十分钟的纪录片在一些人看来没有丝毫兴趣,但对于10年没有看过电影的人来说,这些耗费了顾泉雄毕生心血的作品,却给他们带来了真正的欢乐。
离别前,蒙古包内的小姑娘紧紧拉着顾泉雄的衣襟:“顾爷爷,你什么时候再来?”
顾泉雄说很快就会再来,但他一直没能实现。他要去的地方太多太多了。
“在我去过的一所聋哑学校,我在讲堂上给孩子们讲了自己的经历,老师在旁边为我翻译,孩子们在下面好奇地‘听’着。”顾泉雄告诉记者,播放电影时,孩子们的眼神告诉他,即使他们听不到声音,但都理解纪录片中反映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内容。
在至今保存的一张顾泉雄同聋哑学校学生的合影中,满头白发的他笑得非常开心。
“我就愿意和孩子们在一起,和他们一起看电影,一起高兴,感觉自己都年轻了。”回想起一张张孩子的笑脸,顾泉雄将所有的困难都抛在脑后。
就这样,两位老人相携着一站站走了下来。
连续走了5年多,花费了20多万元,朴素的老两口已经顾不上讲究衣食住行。吃饭只要能吃饱就好,衣服能穿就行,住宿只要能遮风挡雨就满足……
至今,东西南北的偏远地区,顾泉雄基本都走过了,观看他电影的人也成千上百的增加。
曾经一位大学生向顾泉雄提了一个问题:您已经是位老人了,应该在家里养老享福了,现在还东跑西颠,我不明白,您图的啥?
“我图什么?我图你们在人生道路上,顺顺利利,平平安安。我图什么?我图你们今后能够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品德高尚、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被外国人尊重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顾泉雄如是回答。
虽然已经到了儿孙满堂的年龄,但他就是顾不上自己的家,忘不掉山区孩子们那好奇和兴奋的眼神。
“家里的儿子再优秀,也只是一个孩子;外面有千千万万的孩子,也需要关心啊。”感恩回报的念头在他看来重于一切。
从播放电影
到走上讲堂
奔波了几个“长征”的距离,顾泉雄一直没有停止的意思,而且每天晚上,无论有多累,他都和老伴一起,将当天的人和事记录、整理、保存。
他心里还有一件事要去完成。
那是2004年,顾泉雄奔波路上听说了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案。
“孩子们都是好的,可是周围的环境给了他们压力,社会的力量又没有让他们学会应对挫折和困难,造成的悲剧令人心痛。”火车上的两位老人,无言相对。
之后,顾老的电影开始尝试着走进高校。
“我拍摄和放映的影片,都符合党中央倡导的三个代表中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信他们看了我拍的电影后会受到激励,积极向上。”顾泉雄对自己的影片充满信心。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播放,受到了大学生们的欢迎。
在顾泉雄记录的一次观后感讨论中,一位学生代表说:“过去我们看的大多是美国大片,看一两部还觉得新鲜,看多了也厌了,不知这些影片要告诉我们什么。看顾爷爷的影片我们就很明白,我们这一代人正向片中的主人公学习。”
孩子们的话语将顾泉雄的激情完全调动起来,他开始尝试在播放电影过程中,讲述一些人生的哲理,告诉学生们应该勇敢、自信,要有迎接挑战的决心。
在厦门大学的一次电影播放后,一位教授找到顾泉雄:“现在学生们最爱听的是你们老一代知识分子的人生感悟,如何在逆境中取得成功。不要讲空洞的大道理,要讲些实实在在的东西。”
从那时起,顾泉雄和老伴结合数年的经历以及自己的体会,组织出讲稿,开始在电影播放过程中,给高校的学生们演讲。演讲稿从知识与机遇、挫折与勇气、困难与自信、成功与创新、律己和待人、知恩与图报、信念与理想、目标与现实8个方面,结合实际,启迪人生。
记者看到,在每次演讲前,顾老都有一个动作:向讲台下的学生们深深地鞠一个躬。然后,他告诉学生们,这个躬并不是给他们的,是给他们的爷爷奶奶的。因为正是这些老一辈的人的付出,才让他有机会成为一名摄影师。
真挚的感言让学生们很快接受了这位与他们隔代的老人,不少学生在演讲后主动与老人取得了联系,经常在周末来到顾泉雄的家,同老人沟通交流。
“这两年,我和老伴的身体明显感到不行了,到偏远地区播放的计划可能有所减少。但无论什么情况,我不会让那几箱胶片闲置在家里。”
2008年,顾泉雄初定的远行方向是西南。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