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南省南阳市纪委、市监察局联合在《南阳日报》向市民发布了一则《倡议书》:“行动起来,编发健康、积极、向上的‘红色短信’,让‘红段子’占领短信文化阵地!”
据说其理由是,短信能“改变一种思路,影响一种心情”,“言语中带‘色’带‘荤’的‘黄段子’、情调低下的‘灰段子’的不断传播,则容易让人思想颓废、消极厌世”,这类“低俗不良”短信的广泛存在,“不仅是对优秀主流文化的冲击,也影响了良好社会风气和文化风尚的形成,更使社会难以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故此,“广大市民应该行动起来,以有趣对抗无聊,以健康对抗庸俗”,让手机世界从此与“黄段子”、“灰段子”告别,让短信世界“飘红”。
有媒体引用一位社会学专家的话说,这种倡导“红段子”的做法显示了党政机关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
类似的做法在前些日子也出现过,重庆在搞,广东也在搞。据悉,这两地均是企业行为,而以官方身份大张旗鼓倡导“红段子”的,南阳市当属首家。
在手机用户已超过5亿,一年内短信总量已超过4000亿条的中国,短信的影响力自然不可小觑。官方抓住这一平台,倡议纯化短信内容,进而净化人的心灵,听起来非常符合逻辑。
但这一官方倡议、专家叫好、“听起来很美”的精神大餐,在网络世界中却立刻成为戏谑的对象。新浪网转载此新闻,其后160余条留言中,“太好笑了,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让你们过得高尚吧,让我们过得低俗吧”等充满了调侃意味的评论比比皆是,有网友甚至直言南阳市纪委在“作秀”。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政府咋就不能做点实事,净搞些靠不住的?”家住南阳市宛城区的一位65岁的医生在电话中嚷嚷道。
“为什么会产生‘黄段子’和‘灰段子’呢?必然有深厚的社会基础。那些提倡议的人大概都背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句话,可这个时候怎么就忘了?是不是避重就轻?”医生提了一连串问题。他表示,抓精神文明建设固然没错,但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不解决,再怎么抓也没用。“政府可谓用心良苦,可用错了地方。”他说。
医生的儿子是南阳市的一名普通公务员。他表示,自己在看到这条消息时哑然失笑,“这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
他解释说,地方上有“上行下效”的行为习惯:村看乡,乡看县;下级看上级,群众看干部。“可是看看我们地方的那些干部都干了些什么?”
即使不用他详细描述,各路新闻报道也提供了一个透析当今官场的窗口:灯红酒绿、温玉软香、贪污腐化等等香艳和灰色的词语都可送给这个群体中的部分人。
“你们花天酒地,要我们清心寡欲。这有点过分。”这名公务员说,“先管好自己再说吧。”
一位网友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其发帖称:“领导干部如果都能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就能带好百姓。古人云,‘官德毁,民风降’。”
有人质疑南阳市纪委的做法,低估了今人的思维能力,认为靠“说教”或“空头口号”的做法是“头脑简单”的表现。还有评论曰,南阳市纪委的做法,“可悲就可悲在啥都想管”。
经历过整齐划一的穿着、整齐划一的思维方式,那毕竟不是令人愉快的记忆。正如北京大学哲学系一位学者所指出:“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政府一定要学会宽容。不宽容的政府将扼杀这个社会的创造力。”
有趣的是,与戏谑和质疑的声浪相比较,支持该倡议的声音大都被挤在网络上的边角旮旯。用搜索引擎搜索“红色短信”,倒能见到数十万条结果,但点开一些挂在门户网站上的“正面”新闻,几乎没有网友的关注和呼应。
“短信本来是好玩才转发的。一个很红很革命很励志的短信,发给谁呀?我的上级,我敢吗?发给你,你不说我有病吗?”北京市政府一名公务员说。
短信本透着民间的一种娱乐态度,还是别与政治拉扯那么近。(郭建光)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