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被神化?
这一称号是不是被推得太崇高了
近年,院士制度的弊病屡遭批评,其中一些问题萌生于院士增选阶段,如候选人年龄太大,缺乏创造力;评审过程不透明,当选者的公认度不高,等等。
社会各界的部分意见,已纳入两院院士增选工作细则:
2007年,提高当选投票率:中科院规定,参加投票选举的院士人数应超过本学部院士人数的1/2,候选人获得赞同票应不少于投票人数的2/3.工程院规定,参加投票的院士人数达到或超过本学部应投票院士人数的2/3,候选人获得赞成票应超过投票院士2/3.
2005年,第二轮院士评审增加候选人自我介绍、回答问题的程序。
其实,早在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科学院学部第二届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北大校长许智宏就表示,要严格院士遴选评审制度,坚持学术标准,抵制行政干预,切实严把增选质量关。
在方舟子看来,最应改革的是院士的产生方式。
目前,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基本包括四步骤:提名候选人、归口部门遴选、院士评审和院士差额无记名投票选举。“因为相关机构与候选人利益紧密挂钩,这些机构包装院士候选人、为院士选举大肆活动、造势炒作的不正当现象屡见不鲜。一个人能否选上院士,很大程度上是各方利益均衡的结果,受人际关系、地方或部门势力的影响很大,不一定能够反映候选人的真实学术水平。”方舟子在多个场合表示,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对院士实行会员制、俱乐部制,改由多名院士在内部推举候选人,然后投票选举,不再让其他机构掺和进来。
院士制度的每个细节都引人关注,重要原因之一是院士被看得太重,甚至被神化。而这,也是院士制度屡受抨击的由头。
“中国现在把院士搞得太崇高,本身也许就是一种异常,不知是科学发达的表现还是科学不发达的表现。”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说,院士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如在中国崇高。“我在美国几个名牌大学待过,没听说这些院校算院士数量,绝大多数美国研究生连本系教授谁是院士都不知道。如果我们的科学还不算发达,却把选院士搞得大张旗鼓,煞有介事,是不是会让人觉得颇有讽刺意义。”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邱实、周易、蓝波、温祷均为化名)记者 左志英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