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医患房产交易”,成了一个跨年谜团。买卖、赠与抑或其他?就在一切尚无定论时,一个“特别”的报料,又让记者把视线从“买房赠房”的争议中暂时抽开,转而认真“翻了翻”买房医生的过去。这个“过去”,或许会让追踪着“神秘买房”的人们无法忽视———报料人言之凿凿:池医生以前有欺诈行为。
“欺诈”,对一个医生来说,是个非同小可的字眼。令人震惊的是,池医生曾经的导师对他有过更严厉的评价:“这个人不够资格当医生。”
池医生到底有什么样的“过去”?记者调查数日,谜团反而越来越多……
有人直指池医生历史不光彩: 偷卖“私家药”饱私囊
池响峰到目前医院工作才一年。根据他的简历,在此之前,他曾经在广州某医院当了两年医生。
而报料人找上黄玲的单位中新社广东分社和一些媒体,要说的就是池在该院“是如何当医生的”。
报料人称,池医生口碑一直不错,可是2006年的一件事,让该院和一些病人改变了对他的看法。那一年,他才26岁,当年三四月间,池医生给一些病人开了“冬虫夏草”配“脑细胞生长素”,收了钱却没有给正式的收据。后来,病人发现那些冬虫夏草有假,就找医院投诉。病人手上拿出的证据是,池医生亲笔签名的处方笺,而处方笺上盖着医院的收费专用章。
报料人说,医院一查,发现池医生是偷拿了医院的收费专用章私盖,自己卖药给病人中饱私囊,而处方笺上“发药人”的签名是冒签的,一共骗了4000多元钱。在一些证据面前,池医生承认了错误。院方考虑到池医生刚出校门,家庭境况也不好,如果处分会完结他的职业生涯,就只做了“让他离开”的处理。
报料人从报纸上了解到“池医生买病患房屋”的故事后,觉得很蹊跷,担心黄玲老太生前是不是也上了什么当,所以决定让中新社广东分社和媒体了解池医生的过去。报料人说的是真的吗?
导师直斥池医生医德有问题: 此人“没资格”当医生
对于报料人如此严重的“指控”,记者不敢怠慢,马不停蹄赶到了池医生曾工作过的广州某医院。
该院彭院长表示,池医生确实在该院工作过。她一边否认池医生在该院有违规行为,一边又强调“过去的事过去了,目前应该了解清楚他现在所做的事”。
彭院长对“黄玲把房子送给池医生”的说法不认同,她觉得不可能:“我当医生这么多年,对病人好病人记着你肯定是有的,这样送房子不可能”。最后,彭院长再次强调“池跟我们医院一点关系都没有”,“要了解情况你们应该去问推荐他进医院的导师,他清楚”。
据了解,在池读大学的时候,有一位加拿大籍的治聋专家对池响峰关爱有加,经常带着他开展义诊。后来,池响峰就是经这位专家介绍进入广州某医院工作的,当时该专家与医院合作开耳聋门诊,池就跟随这位专家学习治疗脑瘫和耳聋病人。
记者循线找到了这位加拿大籍华人医生,姓李。李医生的一番话却耐人寻味———“池响峰的医德上有一些问题,这个人不够资格当医生,所以我们把他赶走了,不敢用这个人,其他的就不多说了。”
另外,李医生表示,池响峰至今还欠着他的钱,其中有学费、在人才市场寄存档案的费用等等。
曾经亲密师徒为何分道扬镳: 一纸“检讨”或可佐证
记者多方了解到,池响峰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读书时,虽然家境不好,但非常勤奋刻苦,成绩优异,经常拿奖学金,还时常参加义诊,对病人态度好,各方评价都很高。临毕业时,由于尚欠学校5000多元学费,毕业证被扣,最后是李医生帮他交的学费。
在网络上搜索,马上能找到池响峰跟随李医生在大佛寺义诊的情况和图片,照片里的“师生”亲密和谐。到底发生什么让李对曾经关爱有加的弟子作出“医德有问题”的评价呢?
记者从有关渠道获得了一份“检讨书”,据说是池响峰2006年9月19日亲笔所写传真给医院“认错”的,上有他的签名。
“检讨书”这样说———
“2006年春天,因几位脑瘫患者想吃点营养品(冬虫夏草等),且人人较相信我,于是叫我开来吃,当时因为我家经济拮紧(“据”),老婆休假没有上班,又生了小孩,又要租房交房租,于是在药材市场买来冬虫夏草、田七等按照中医的配方给他们,从中赚点钱,更万万不该的是用医院的处方笺作‘收据’,并在上面随便编几个名字签名,且趁在门诊收费处盖章病历、疾病诊断证明时,自己随手拿收费章盖上,前前后后共盖了四张。”
“这些都是我个人的行为,与任何人无关。一切责任应由我个人负责,通过这件事,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毕业几年来,只专著(“注”)于技术的学习,没有好好学习医疗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没有学习党的新思想,从而作出损害群众利益的、损害单位名声的事。我也深深地对自己的个人行为感到愧疚和自责。我会尽全力处理好病人家属这边的赔理(“礼”)道歉事情,尽最大努力减少医院的负面影响。”
当事人未正面回应“偷章卖药”: “没有‘检讨书’这回事”
这封“检讨书”是真是假?
池医生称李姓的治聋专家为“师傅”,但否认自己写过什么“检讨书”。
在电话里,池医生告诉记者,他离开广州某医院是因为“师傅”李医生要派他去北京开拓业务,他因为不适应当地气候,就离开了那家医院。
他认为自己并不算是在广州某医院工作过,主要是跟着李医生开耳聋门诊。对于“偷医院公章私盖卖药给病人”一事他不表态,说真的假的都由记者调查,但没有什么“检讨书”这回事。
池医生说,以前的事已经过去,不要和现在联系起来,就事论事,他强调“小时候每个人都会有些不好的地方”。
一切似乎并不明朗,池医生的“过去”依然像个谜。必须说明的是,这件事和后来的“房屋交易”是两码事,但都涉及到一位医生的医德评判和价值取向,让人无法不正视。事实到底如何,本报将继续关注。 (记者 林洁 实习生 朱继宇)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