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晋江12月21日电 题:福建首富县的和谐民生
记者 林永传
晋江连续十四年居福建首富县的位子,这里不仅有钱人生活富足,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生活也有稳固而确实的保障,建成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新侨乡。
低保城乡一体 实现应保尽保
一九九八年,全国开始推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晋江市一步到位,将农村也纳入低保范围,在闽省率先实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一体化,实现了应保尽保。
从一九九八年至今,晋江已先后五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去年七月,晋江市将保障标准调整为城乡一体化的二百三十元人民币。据悉,至今年八月底,晋江市共有四点八五万户次、十二点六四万人次得到保障,共支付低保金一点一二亿元。
该市还以低保户为基本服务对象开展一系列救助活动。在全市城乡范围开展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并资助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低保户“大病有救助、小病有保障”;教育部门为低保对象实行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电力部门推行优惠用电措施。全市镇(街道)、村(社区)建成了六十三个爱心慈善援助中心(站),低保困难户每月可凭领取卡领取价值五十至一百元不等的大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低保户的基本生活得到进一步保障。
今年粮、肉、菜、禽、蛋等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给城乡低保家庭、困难群众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该市决定,实施城乡低保家庭基本生活消费价格变动应急救助预案制度,由市财政拨款对全市城乡低保家庭每人一次性补贴五十元。
失地农民老有所养
“再也不用担心晚年生活没有保障了。”七十五岁的老农民王开忠领到二百五十元养老金时,不禁喜上眉梢。
王开忠是晋江市灵源街道小布林社区农民,他和社区里的其他六十一个农民是晋江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实施以来的首批受惠者。今后,他们每人每个月都可以定期领到二百五十元养老金,解决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他们是该市在闽省率先推行的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试点的首批受惠者。
近几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而被征地农民,特别是完全被征地的老龄、大龄农民,由于文化程度低、谋生技能较差等种种原因,大部分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预计至二O一O年,晋江被征地农民总数将达到三十一万人。
为解除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晋江启动了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试点,按政府百分之四十五、集体百分之十五、个人百分之四十比例出资,对男四十五周岁以上,女四十周岁以上人员实行养老保险。并建立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调剂基金,对男十六周岁至四十四周岁、女十六周岁至三十九周岁的被征地人员,鼓励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企业养老保险,政府给予五年缴费总额百分之五十的社保补贴。对达到养老年龄的参保人员,可按月领取养老金。如此一来,就将所有失地农民纳入了保障范围,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
每天六分钱 医保一整年
晋江市自二OO五年十二月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其目的在于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帮助群众抵御个人和家庭难以承受的大病风险。
当时的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六十元,个人只要出二十元。照此计算,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平均每天只要花六分钱就可以获得一年的医疗保障。
从身边许多事例看到实实在在好处的农民都积极参与。今年该市已经实现了覆盖率百分百的目标,参合人共计八十三点五七万人,参合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七点一三。最高的单人补偿额达到六万七千八百元。
随着政府财力的增加,今年该市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提高筹资标准但个人出资额不变;同时提高补偿标准,将补偿封顶线由原来的六万元提高到七万元,为福建全省最高的补偿标准。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从政府到社会救助机构,一张张民生保障的安全网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没有了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