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吸 戒毒所最头痛的问题
戒毒所中,王小曼那样的复吸者比比皆是,他们能戒除生理毒瘾,但当他们返回毒友圈内,几乎都会复吸,这已经成为戒毒所最头痛的问题。
什么时候才是他们最后一次吸毒呢?记者对话多名复吸者。小东说他是在一次犯“点瘾”时,因注射过量昏了过去,后被送到戒毒所里。(“点瘾”就是到固定时间毒瘾发作。)
“如果当时身边没人,吸食过量我就死定了!”小东后怕,他确实想戒,可每次都碰到了意外。这次是因为和女朋友分手,他捡起了毒品。“其实还是‘心瘾’在作怪,再加上朋友撺掇,很容易就上道了!”
复吸者中不乏自暴自弃者,李凡的话就让人直打寒战。
记者:戒了几次了?
李凡:5次,这一年进来出去,出去再进来,没在家住几天。
记者:想戒吗?
李凡:不想戒,谁劝都没用。我就想抽,心瘾大,朋友都抽你不抽才有病呢。
记者:毒品那么伤害身体,为什么不想戒呢?
李凡:花了100多万学的我能戒吗?以前在酒店挣的100多万都吸了,吸完了我就不上班了。
记者:钱都花没了,拿什么吸啊?
李凡:我妈给,她担心我贩毒进监狱,只能给我钱让我吸啊。
记者:现在戒了吗?
李凡:现在身体没什么反应了,戒了。
记者:出去以后会戒吗,想过未来吗?
李凡:每次出去碰到朋友,朋友就给了,不吸我闹心。未来那是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救赎 全社会帮助戒毒瘾 我省尚无社区诊疗
在戒毒所内,每天都在上演着艰难的救赎。所长王威说,对吸毒者来说,毒品诱惑远大于戒毒。“生理脱毒后,吸毒者生理依赖100%可以消除,但根据跟踪调查,有些戒毒者走出戒毒所,虽然没有回来,但有可能去了其他戒毒所。戒了再吸,吸了再戒,形成恶性循环。”
安康医院院长史宝清介绍,从身体脱毒到真正以健康的身心回归社会,仍然有很长路程。很多戒毒者戒除生理毒瘾后,在就业中因遇歧视而重蹈覆辙。杜绝复吸,不仅需要戒毒所努力,更需要社会、家庭以及多个部门联合,遏止和打击其复吸的环境,这需要全社会来帮助吸毒者去戒毒。国外以及国内发达城市已形成社区诊疗,给真心戒毒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过渡平台,帮助其最终戒除毒瘾。但目前我省还没有这样的机构,惟一期待的就是吸毒人员家属的约束,这是学员走出戒毒所后的最后一道防线。
为此,安康医院正考虑将治疗精神疾病的优势结合到戒毒所内,生理、心理戒毒双管齐下,对戒毒者进行康复治疗和回归社会指导,但此举在国际上尚无先例,一切都在探索。
链接
如何应对复吸
北京 提高适应社会生活能力
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治疗管理处戒毒中心“向日葵治疗社区”成立于2003年10月,戒毒人员被分成若干个家庭,通过同伴教育、情感交流、等级制度、家庭式管理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培养、锻炼戒毒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自食其力的能力,使戒毒人员在远离毒品的同时,提升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经过几年实践,通过“向日葵社区”戒毒的人员半年未复吸者达47.3%,一年未复吸者达28.3%。
深圳 设立药物维持治疗门诊
深圳罗湖区设立了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凡是20周岁以上本地户籍的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或在本地居住6个月以上且具有合法暂住证件的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都可以申请接受治疗,得到相关部门批准后就可接受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
上海 禁毒社工跟踪治疗帮教
2005年,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和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联合举行的“上海绿色戒毒防复吸工程”启动,在整个工程的运作过程中,禁毒社工将对部分药物滥用人员进行为期3年的跟踪治疗和帮教。(文中吸毒者均为化名)(记者 苗颖)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