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最怕什么?”“老鼠”!这不是在玩脑筋急转弯;一名悬空躺下的男子膝盖上站着一位成年人,这也不是在练硬气功;众目睽睽下,通过“交流”,一只正在奋力挣扎的母鸡很快安静下来,这更不是因为它能听懂人话。这是昨日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举行的一场“自然催眠疗法”公益演示会上,听众进行的一次“催眠之旅”。
为什么200人都说“猫怕老鼠”?
猫怕老鼠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昨日上午,在四医大的一间教室中,200余位听众对于主讲人“猫最怕什么”的提问,给出了“老鼠”的答案。原来,在听众回答这一问题之前,催眠治疗师徐毅强先带领大家在心中默念了“老鼠”和“鼠老”各二十遍,然后冷不丁抛出问题,大家回答“老鼠”也就情有可原了。通过这个小游戏,听众了解到“催眠实际上是与人的潜意识进行沟通,诱发对方相应的反应”。
“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把自己调整到最舒服的姿势,做五次缓慢的深呼吸。”随后,伴着徐毅强舒缓而轻柔的语调,现场的听众一起体验了一把“催眠”。“请大家在脑海中,集中注意力去‘看’一只苹果。‘看’它的颜色、形状和个头,用手‘掂’它的份量,拿到鼻子旁深深地‘闻’几次,‘咬’一口,注意感受苹果与口腔的接触,以及分泌唾液的感觉,最后‘咽’下去,慢慢睁开眼睛。”这一系列过程下来,现场听众基本上都可以“看”到苹果,半数听众可以“掂”出重量,还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听众可以“闻”到苹果的清香。
为什么有人容易进入催眠状态?
“人们受暗示性程度高低有所不同,能闻到苹果清香的人是受暗示性程度较高的人。”徐毅强表示,大部分人的受暗示性程度属于普通程度。相对而言,受暗示性程度较高的人更容易进入催眠状态。
经过进一步的沟通测试,听众李广义被选为了体验对象。还是闭眼、放松、深呼吸,在徐毅强的引导下,李广义全身肌肉逐步紧绷、用力,随后,他的身体被放平,头和脚分别置于相距约1米的两张桌子上,一名成年人稳稳地站立在他悬空的膝盖上。事后李广义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身上将会站立一个人,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潜能。
而最令大家感兴趣的还是对一只母鸡的催眠。这只刚刚从市场上买来的母鸡一进会场,就拍着翅膀,想从徐毅强手中挣脱。不过,伴着徐毅强“别紧张、放松”的话语和轻柔的抚摸,慢慢的,这只母鸡乖乖地躺在了桌面上,一动不动,看上去很安静。“其实催眠并不神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明星演唱会上,粉丝会在偶像的带动和引导下,作出挥手或呐喊等反应,这时候可以说他们也被偶像催眠了。”第四军医大学心理教研室副教授肖玮用了非常通俗的一个比喻,解释了人为什么会被催眠。
催眠的奥妙看这里
催眠的奥妙到底在哪里?会后,徐毅强进行了简单的释疑,并澄清了之前人们对于“催眠”认识的一些误区。
问:人为什么可以进行催眠?
答:人的大脑功能区域会处在不同的波段,当大脑处于琢波段时,就进入了催眠状态,而正常人每90分钟就会出现一次琢波段的高峰值。
问:催眠是睡觉吗?
答:被催眠者进入催眠,是介于清醒与睡眠的中间状态,只是暂时依照自己的下意识,听命于催眠师做动作或答话,随时会因为自己的主观意识回到清醒状态。
问:被催眠者会受人控制吗?
答: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的潜意识一直有着强烈的自我保护能力。如果催眠状态下的指令或暗示严重违背了受术者的心愿或违反社会道德,受术者依然有反抗或拒绝的能力。
问:催眠疗法有着什么样的作用?
答:对失眠和缓解压力比较有效。 催眠师通过对受术者潜意识的了解,可以发现对方头脑中不正确的观念和想法,从而帮助对方解开心结。
问:是否所有人都适合催眠疗法?
答:脑部有器质性功能障碍者、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对催眠持怀疑态度,有严重误解,害怕催眠的人,都不适宜做催眠。
问:如何选择催眠师?
答:实施催眠疗法的心理咨询师不仅要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治疗的从业经验,而且还要经过专业催眠技术的培训。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催眠资格认证。因而,患者在选择催眠师时,要多了解催眠师的背景及其成功的治疗案例。 本报记者 杜鹃
小链接:催眠疗法
催眠疗法是指通过言语暗示或催眠术使病人处于类似睡眠的状态,然后进行暗示或精神分析来治病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患者所具有的可暗示性,以及患者的合作态度及接受治疗的积极性是催眠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记者 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