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中国人,可她却对中国孩子倾注了全部爱心。贺晨曦(中国名),这位金发碧眼、来自澳大利亚、年仅26岁的姑娘,两年前只身来到长沙,不计报酬地照顾着一群中国孤残儿童,成为长沙市第一福利院里年纪最小的洋义工。
割舍不下中国孩子
相信任何人见到贺晨曦时,都会被她的乐观开朗所感染。难怪福利院的孩子们一看到她,原本茫然的眼神就会闪闪发亮。“你好么?今天开心不?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好不?”贺晨曦对着哪怕是重度脑瘫的孩子,也会耐心地与他们交流。
跟普通志愿者不同,贺晨曦是第一福利院的长期义工,她要在长沙服务5年。孩子们是贺晨曦生活的全部。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到福利院,为有脑瘫、自闭症、聋哑等疾患的100名孤残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
“我忘不了孩子们那种渴求帮助的眼神。”贺晨曦说,2001年,她还在读大学时,就来过长沙。2003年,大学毕业后本来打算留在国内,但回国后,她一直惦记着远在中国长沙的福利院的孩子们,想知道他们的近况,希望自己能为他们做点什么。这个念头,促使她在2005年通过ICC(国际关心中国慈善协会)再一次来到长沙,这一来,将是整整5年。
为中国孩子苦练中文
在贺晨曦身上,记者发现掌握一门语言其实并不难,关键是学习的动力。别看贺晨曦现在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两年前她对中文可是一窍不通,而学中文的动力全部源自关照孩子。
因为无法交谈,最开始贺晨曦只能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如拥抱等来与孩子沟通。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贺晨曦开始每周用3天时间学中文,2天半工作。中文学好了,她用4天半来工作,1天时间学习。贺晨曦在长沙的所有开支,全靠她在澳大利亚工作时的积蓄和父母的资助。
贺晨曦出生于澳大利亚的普通家庭,爸爸妈妈和弟弟都在澳大利亚,因为女儿的缘故,爸爸妈妈都来过长沙。她说,爸爸妈妈都很想念她,希望她能早日回国,尤其是妈妈每周都会给她打来国际长途,但“这里的孩子离不开我,爸爸妈妈也理解我”。
贺晨曦告诉记者,自己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孩子们有进步。她在长沙的生活比较单调,除了工作和学习,闲暇时,她会去逛书院南路的布市,买布做衣服,“在这里我买不到衣服,因为我比较‘大’一点。”姑娘的解释让大家哈哈大笑。如今的贺晨曦不仅学会了跟老板砍价,还学会了吃辣椒、臭豆腐,她说,她已经爱上了这里,5年期满后,若孩子们需要,她还会继续留下来。
福利院洋义工很棒
“他们很伟大!”在市第一福利院工作了5年多的赵金梅提起洋义工赞不绝口,她说这些洋义工对孩子很有耐心,“外国人对中国小孩都这么好,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据悉,像贺晨曦这样要工作5年以上的洋义工,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目前共有13名,全部来自ICC。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与ICC自1997年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护理培训中心”以来,已合作了10年。据统计,包括短期义工在内,10年来已有1000余名来自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新加坡等不同国家的“洋义工”服务于该中心。(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