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是一个社会文明成熟的标志。近年来,在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的侨乡晋江,慈善事业蓬勃发展,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民间慈善之路。
成立全国首个县级慈善民间机构,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全市386个村(社区)全部成立爱心援助站,爱心网遍布城乡每个角落;企业自发结对帮扶蔚然成风……“三位一体”的民间慈善格局汇聚成一股股暖流,在晋江64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奔腾流淌。
慈善凸现民间特色
日前,晋江市为几千户贫困家庭进行数字电视免费平移,由该市民政局、广电局、慈善总会负责实施的此项活动基本成本费近700万元,由该市财政及实施单位共同承担。活动还为1200户没有电视的贫困家庭送去21寸的电视机,并为优抚群体家庭用户减免基本收视维护费用。这是晋江慈善工作实施的又一善举———“荧屏文化工程”。
成立于2002年12月18日的晋江市慈善总会,有些与众不同,她是在晋江市委、市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由该市民营企业家自我发起成立,并实行自我管理运作,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在全国享有声誉。
慈善总会理事会成员单位和个人中,八成为民营企业家,会长从中推选产生。民间的性质,“没有压力捐赠”,让慈善总会更加灵活自如地做“市场不为,政府不能”的事情,而由民营企业家牵头,则更具实际运作活力和社会影响力。
总会成立五年来,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活动,起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建设性作用,先后启动“解困、助学、助行、助听、复明、慈善安居”等十多项慈善工程,共计投入善款7000多万元,惠及群众3.2万余人次。
晋江民营企业发展争先恐后,在慈善事业上也同样是当仁不让、不甘人后。有了慈善总会这个平台,晋江民营企业家们踊跃捐款。在晋江慈善总会成立之初,筹集的上亿善款中有一半以上来自当地民营企业的捐赠。今年夏天,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晋江市慈善总会会长、恒安集团CEO许连捷的父亲许书典80岁生日,向晋江市慈善总会捐出99999999元,被传为佳话。
在晋江慈善总会成立五周年之际,晋江广泛开展慈善善款募捐活动,企业和社会各阶层慷慨解囊。日前,总会募集资金已逾4.5亿元;至12月上旬晋江市撤县设市15周年庆典活动期间,有望突破5亿元。
慈善文化蔚然成风
在晋江东石镇第二社区办公大厅内,有个透明的玻璃箱子格外引人瞩目,里面塞满了花花绿绿的钱币,这是社区的一个爱心募捐箱,之所以置于此,是为了方便群众来办事的时候,将手头零散的钱捐进去,汇集到社区的爱心援助站里。
东石第二社区是晋江率先成立爱心援助站的社区(村)之一,如今每月为社区内每个贫困户分发上百元的日常生活用品,比如油、大米等,这些物资的经费就是来自居民捐到援助站里的钱。
目前,在晋江19个镇(街道)全部成立了爱心援助中心,386个村(社区)全部成立了爱心援助站,与晋江市民生保障工作的一系列部署举措相呼应,形成一个市、镇、村三级联动的慈善网络平台。
“爱心救助站的帮助很直接、很便捷。”晋江市有关方面负责人认为,群众捐出的钱很快就能体现在身边人的身上,更易被他们所接受。截至目前,全市386个爱心援助站,共筹集3648万元的援助款,已救助2.3万人次,发放物资折合138万元。
如果说市、镇、村三级的慈善组织构成了晋江慈善网络的总体框架,那么,群众自发的结对帮困就像是一根根彩线,将这张大网编织得更加绚丽。
晋江龙湖镇某企业家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的一顿饭有时就是别人的一条路,有些人在饭桌上、KTV一掷千金,这千金往往就是很多孩子一辈子的希望。”而他也用行动来表明他的态度,早在1998年的创业初期,他就以父亲的名义成立一个助学基金,帮助失学孩子重返校园。如今,他同时资助的学生有90人,“中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大学生每人每年3000元,直到他们都大学毕业”。在晋江,自发成立基金帮助特定贫困群体、逢年过节慰问困难群众的人群不在少数。
每年的12月18日为“晋江慈善日”,这个经晋江市人大审议通过的地方性节日在全国并不多见,这一天,晋江要举行万人踩街、全民募捐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慈善氛围。
今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力推下,晋江悄然兴起一股移风易俗的热潮。仅下半年,群众因省办婚丧喜庆活动,自发捐款给慈善基金、爱心援助站、学校及其他公益事业的资金就达500多万元。
当做某一件事变成一种习惯,人们称之为文化。在各级联动、社会参与下慈善文化就这样激扬地在晋江蔚然成风了。(陈桂生 郑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