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双目失明,儿子因残疾离不开双拐,丈夫又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浑身乏力。十多年来,接二连三的灾难,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处在崩溃的边缘。
最终,他们选择了坚强——互相鼓励、扶持,共同撑起这个家。
11月25日下午,璧山县大兴镇独耳村4社。
走过高低不平的几道坡,一个干净整洁的院坝呈现眼前。院坝四周翠竹环绕,景致特别。院中的4间土屋,在瓦房成片的村子里很打眼。
两天前,儿子向胜回家拿了冬衣,又到重庆卖报。56岁的余德玉早早起了床,洗儿子换下的被单。晾晒好衣物,她提了一篮红苕,倒进洗衣槽搓洗。
山里的水有些冰手,余德玉一双满是刀口和老茧的手冻得通红,但她乐呵呵的。今年红苕大丰收,有一千多公斤。她每天要煮一大锅红苕,独自摸索着喂三头猪。
“喂肥了,杀一头过年,卖两头,老头输血的钱就有了。”憧憬着美好的来日,余德玉开朗地笑起来,犹如不幸从没发生过。
小家庭平凡幸福
“哪怕穷得喝稀饭,能和丈夫一起陪儿子慢慢成长就是最大幸福。”
1974年,家住北碚区东阳镇的余德玉恋爱了,对象是在北碚火车站修铁路的向宗明。那年余德玉23岁,向宗明25岁。虽然平时工作忙,两人又相隔10多里,但每周,两人总会在北碚街头约会,在嘉陵江边散步,说说心里话……那时没有电话,两人每次分别时都要提前约好下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风雨无阻。
同年底,向宗明所在项目完工,要离开北碚回璧山老家。舍不得和爱人分离,相处两月的年轻人闪电结婚。在娘家过完春节,余德玉就随丈夫回到了璧山婆家。
两年后,儿子的出生给这个小家庭带来更多欢笑。因为贫穷,向宗明初中没毕业,余德玉也仅读完小学。为让儿子好好读书,他们给儿子取名向胜,希望儿子能战胜所有困难,取得最终胜利。
为了儿子,夫妻俩再苦再累也觉得甜蜜。儿子很争气,成绩总在班上前五名,常能领回老师奖励的笔记本。
余德玉说:“婚后,因嫌向家穷,妈妈曾要求我们在北碚落户,我犹豫过。但看到儿子这么乖,让我有了盼头,哪怕穷得喝稀饭,能和丈夫一起陪儿子慢慢成长就是最大幸福。”
灾难接二连三
她瞎了,儿子残了,丈夫累倒了,她想,不如死了算了。
1990年春的一天,正在家做清洁的余德玉突然觉得眼前一片模糊,看不清东西。以为房间太暗,她拉亮电灯,眼前仍是一片雾蒙蒙。以为是太累了,她没将此放在心上,但视力却一日不如一日。一月后,双眼竟然只有光感!
“我瞎了!”一天早上起床,完全处在黑暗中的余德玉惊恐地喊着。向宗明揣了几百元钱陪余德玉到重庆就医。“病因不明。”寻访了几家大医院,做了无数次检查,医生给出的结果则是一样的——一身疲惫的向宗明只得带着绝望的妻子坐上返乡的汽车,余德玉哭了一路。
“我不甘心啊!”40岁不到,就成了个废人,这让一直期盼送儿子读大学的余德玉彻底垮了。突然生活在黑暗中,余德玉几次都想轻生。懂事的儿子,每天放学多了一项作业:拉着妈妈数步子,然后告诉妈妈家中的摆设。月余,余德玉已熟识了家里所有家什及其摆设方位,还学会摸索着为父子俩做饭。
余德玉说:“就算我瞎了,只要还活着,娃儿就有个完整的家。”
生活刚回到轨道,15岁的儿子向胜出事了。这年,向胜读初三,快升学考试时,突然觉得大腿、腰背部疼痛。以为是小孩子晚上睡觉着凉,夫妻俩每晚用毛巾帮儿子热敷。
8月中旬,向胜以优异成绩考上市重点中学璧山来凤高中。这张薄薄的纸片给愁苦的家带来新的欢乐。虽然识字不多,夫妻俩仍一遍又一遍阅读着薄纸上的字,似乎守候着全家的希望。
然而,开学在即,向胜的腿痛却越来越严重。一天早上,余德玉喊儿子吃饭,向胜竟然动弹不得。
“是强直性脊柱炎,少数病人会因此卧床瘫痪。”医生的话,给了夫妻俩重重一击。此后,儿子吃饭要端在床前,上厕所要父母背着,一瘫3年。
妻子瞎了,儿子瘫了,向宗明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他常忙完农活,又四处打零工,以维持一家生活。
1999年春,村民们都忙着栽苞谷秧,向家两亩地却一直空着——向宗明倒下了。“只觉得头晕,心慌,浑身没劲儿,躺在床上起不来。”或许是独撑这个家太累了,向宗明在床上一躺两个月。乡邻帮忙把他送到璧山县中医院,又一个噩耗传来:他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医生劝诫,以后多休息,不能再干重活。
许多村民预言:“这个家完了!”
“这个家不会垮”
身体残缺了,同样可以活得精彩。
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向宗明的身体发生了明显变化:平时走几分钟的坡路,现要走十多分钟,还得不时停下喘气。余德玉在自己家可以行动自如,但离家半步就会寸步难行。是儿子的坚强,给了夫妻俩希望。
向胜也在床上瘫了3年,背也驼了。眼看同龄人纷纷外出打工挣钱,要强的向胜一度绝望,乱发脾气。为此,余德玉常坐在床边,给儿子鼓劲儿:“我们命不好,身体没别人灵便,但没人说我们不能活得高兴呀!”
为鼓励儿子不向命运低头,余德玉决定做儿子的榜样。她每日早上6点起床,煮饭、扫地,洗衣服,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她要还儿子一个温馨的家!慢慢地,本为开导儿子所作的一切,竟让自己解开了心结:身体残缺了,同样可以活得精彩。只要乐观,这个家就不会垮!
向家院坝宽敞而干净,邻居们因此喜欢带着孩子到向家玩耍。因为向胜成绩好,不少读小学的孩子常拿着不懂的习题请教他。慢慢地,向胜找到了自信——每日下午,他都早早搬出凳子,耐心为弟弟妹妹们解答疑难问题。闲暇时,他就看看课本,听听收音机,心情好多了。
3年前,向胜能拄着双拐走路了。为减轻父母负担,他主动到璧山一家福利工厂上班,记账,所学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每月,向胜都会从400元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买肉、油,给爸妈改善生活。然而,半年后,不幸再次袭来。因不小心从楼梯上摔滚下,向胜左腿骨折。他失业了。
去年初,向胜到重庆拿药,看到许多人在卖报,他有了新想法。回家后,他找来一个肥料袋,剪出两个孔,穿根绳子进去,一个简易的报纸袋成形了。
去重庆前,向胜记下邻居陈世慧家的电话号码——在重庆居无定所的日子里,每隔十多天,他就用公用电话给父母报个平安。
“我们不能让儿子担心!”夫妻俩重新开始了互相扶持的日子。向宗明严重贫血,每年要到医院输800毫升血,身上常浮肿,干不得重活。余德玉浑身有劲儿,就是看不见。夫妻俩一合计,丈夫做妻子的眼睛,妻子做丈夫的手足——遇到重活,丈夫指挥,妻子出力。
之前,地里红苕丰收了,担心丈夫身体,余德玉让丈夫每次挑半箩筐,她则装满一背篓跟在后边。两人各握一段竹棍,把两人紧连在一起。“有他当眼睛,我就不会迷路了。”千多斤红苕,两人整整背了3天。
一家人的乐观感染了相邻。平时哪家有点好吃的,总要给他们留点。向宗明严重贫血,余德玉就格外照顾,向宗明却从不吃独食。“夫妻俩应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幽默的向宗明,每次都拿出珍藏了33年的结婚证为自己辩护,然后夫妻俩平分美食。
记者看到,因为反复折叠次数太多,印有大红喜字的结婚证已从折痕处整齐地分为两半。每次遇到困难,夫妻俩都要拿出结婚证来看看。
空闲时,夫妻俩就和邻居们聊聊天,手拉手在村子里转转,天气怎么样?村里有啥变化?向宗明都一一说给妻子。去年夏天,向宗明再次病危,躺在床上八天滴米未进,余德玉一直守在床前,不时鼓励丈夫坚强。
“他们一家很不容易,也很乐观、坚强!”独耳村村主任王前佑介绍,有他们豁达的心态,有邻里的互助和政府的关怀,相信他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记者 孟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