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董彦斌起诉华星国际影城和国家广电总局,称前者提供的删节版《色戒》,剧情结构不完整,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知情权;后者没有建立完善的电影分级制,违反社会公共利益。他要求两者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500元。当天,西城法院初步审查起诉材料后,要求董彦斌先提供完整版《色戒》。(见11月14日《京华时报》)
此前,有法律界人士因春运车票涨价而告铁道部的,虽然多数人以为这些人有点以卵击石的狂狷气,但是,他们的悲壮和勇气,却撼动了沉沉的法治传统,令全国人民为之鼓舞。如今,在人们眼里,那些高高在上、板着面孔的大部委,似乎也不再有当年那种手执天宪、一贯正确和不可冒犯的神圣了。这是因为,在一个崇尚法制建设的社会,开始有人试图撒下法律的网,要把公权的老虎关进笼子里了。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些人无疑是捍卫人民权利,推动法制进步的勇士和先驱,即便他们的力量很微小,他们推动社会进步的速度很缓慢,但是,这种新时代的堂吉珂德仍然令人尊敬。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大量的资讯以各种渠道进入我们的生活。就像充足的空气进入我们的身体一样,每个人都具备着接受和吸收它的能力。难道还需要什么人因着健康的考虑而特别为我们过滤吗?可事实上,我们却常常遭遇着各种“过滤”,删节版《色戒》便是如此。法学博士董彦斌在北京华星国际影城内花50元看了李安导演的《色戒》。“看完后大失所望,与张爱玲的原著相比,公演的《色戒》结构不完整、女主角的心理刻画情节缺失,令观众难以理解这部电影的真正艺术魅力。”而完整版的《色戒》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放映以来,却广受赞誉。据说,之所以如此删剪,是为了观众的精神健康。这当然让人感动,但也让人莫名其妙。
就在观众们普遍感到无可奈何的时候,董彦斌将始作俑者告上了法庭。他说得好——作为电影产品的消费者,中国观众并不缺少判断力和欣赏水平,有公平消费的权利。而作为电影放映方,华星国际影城应提供完整的电影让消费者观赏,“对电影情节进行判断的资格,应主要属于消费者,至少属于成年消费者,而不是放映方,而且广电部门应尽快推出电影分级制度,完善国内的电影播放监管制度。”他在起诉书中称,华星国际影城侵犯了观众的公平交易权和知情权,国家广电总局未建立电影分级制违反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两者向自己道歉,赔偿500元精神损害费,并放映完整版的《色戒》,供包括自己在内的成人消费者观看。
我倾向于认为,董彦斌的做法是一种"行为艺术"。他向霸道的权力宣示了公民的权利,并提出了建立完善电影分级制。无论其结果如何,我们都应向他表示致敬,并期待他的行为艺术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靳树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