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美国《科学》杂志,终于刊登了“虎照”。一片沸沸扬扬之中,这样重要的事件,当然被中国媒体细细地解读,尤其是其中只有两个英文单词的图说,更是成了中国读者关注的焦点——Flatcat?(平面的老虎?)几乎成了《科学》质疑“虎照”作伪的铁证。但是参照国内媒体的翻译,《科学》杂志的报道,不过是对中国媒体报道的再报道而已,Flatcat?的设问,其实是转述中国媒体对“虎照”的质疑。对于一份以权威著称的杂志而言,这种“客观报道,不予置评”的态度,几乎可称“不作为”。
对于热盼国际权威机构参与“真相”调查的中国公众来说,这样的态度当然令人失望。但在没有足够证据支持其给出权威结论之前,《科学》杂志这种只作客观陈述的“不作为”,正是对科学态度的坚持,也是维系其权威信誉所必须的慎重。
与《科学》有着相似“不作为”态度的,还有中国国家林业局。从“虎照”公布到炒得沸沸扬扬,国家林业局的态度始终暧昧不明或躲躲闪闪,不免让被“真相”折磨得焦躁不堪的公众大光其火,以至于招来专好公益诉讼的郝律师要状告其“不作为”。
自从“虎照”公布以来,专家、网友已经为其归纳出数十条疑点和破绽。对于一场无需最终结论的开放式争论,这些证据已经足以支持一部分公众形成“虎照”为假的认定。但对于需要一个唯一结论的法律判决或行政结论而言,目前的证据却又远远不够。分析一下郝劲松律师为状告周正龙而准备的4条证据,绝没有哪家法院敢据此判定郝律师胜诉。同样,如果国家林业局只是众多争论方中的一方,固然可以组织一批专家作出“虎照”或真或假的鉴定,但作为被赋予该领域最高行政权威的政府部门,仅凭现有的证据,不足以作出孰真孰假的最终结论。急于追出“真相”的公众,大约会将这样的慎重归因于政府机构或官员的明哲保身,但笔者认为,这样的“不作为”恰恰符合政府部门慎用行政权威的原则。和一场由公众自由参与的争论不同,哪怕已经有99%的证据都指向“虎照”为假,政府部门也不能以其行政权威,否定那1%为真的可能,尤其是在舆论一致呼吁政府机构给出权威鉴定的时候,更是尤其如此。
其实从“虎照”发布的第一天起,我就不相信它是真的,于是也就猜测照片的背后必有另外的“真相”。但随着事态的演进,我却越来越不赞同目前这种穷追“真相”的态度和方式。看着各路媒体和网络上的群情激愤,大有“真相”不被揭穿,民意便受到多大屈辱、社会便承受多大损失的之意。但以我的判断,越是强调追究“真相”的人,越是早已在心里对“真相”作出了判断,所谓追究“真相”的本意,其实是追究如何造假的“真相”。
至于照片的真假,无论是科学权威如《科学》杂志,还是行政权威如国家林业局,或法律权威如法院,目前都还不能给出权威论断。而目前追究“真相”的声音越发地激昂和焦躁,或许不仅缘于“真相”的迟迟不得破解,更在于周正龙这个基本没出过大山、没见过世面的农民,却居然有着如此坚韧的神经和坚硬的牙口,既不响应傅教授、郝律师先后发出的“自首”呼吁,也没有出现重压之下心神崩溃而坦白交代的迹象。雷霆万钧的舆论与一个死扛到底的农民对峙而居然不能取胜,也确实让习惯了话语强势的舆论恼怒到崩溃,以至于已经有人写文章要求对周正龙测谎。
或许,舆论再加几根稻草,就能压垮周正龙而使其道出“真相”,但我对这样的前景并不期待。对我来说,“真相”已经明了。(张天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