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古代性文化展似乎很红火,至少媒体上消息不断。报道说,有女市民看到了人与十二生肖交配图后觉得非常恶心,不少市民也对类似展品画面的直露和情节的夸张产生非议。非议不少,说明观众不少。票房收入自然也不会少。
说白了,这类展览,文化是舞台背景,性是大牌演员。参观者大多是冲着演员去的。简单地说,看毕觉得恶心、对“画面的直露和情节的夸张”产生非议的人,眼睛里看见的是性,脑子里想着的是性,而很难顾及到文化。当然不否认会有人在该展览中受到文化熏陶,但估计没有花钱买刺激、满足好奇心的人多。
最近网上《色,戒》被删掉的那些段落被上传,据说“全须全尾儿”的《色,戒》盗版盘马上会出现在小音像店里,至少一些“洁本”《色,戒》会打着“全本”的幌子骗钱。看到《色,戒》的真面目之前,观众特别期待看那被删掉的二十多分钟,仿佛《色,戒》里只有一个色。
不过,大导李安用得着拍一个毛片引导起轰动吗?当然不是,毕竟,“色”字后面,还有一个“戒”。角色身体的博弈之外,还有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以及整个时代的复杂状态。
不管是性文化节还是《色,戒》,为什么大多数观众只看见性而看不见文化、只看见色而看不见戒?食色,性也。越得不到满足需求越旺盛,因为这是人不可抹杀的天性。就像吃饭一样,酒足饭饱的人,还会对饭菜的相片垂涎三尺吗?美国人对待《色,戒》的态度就着实稀松,因为他们着实不太能够被引发兴趣。什么时候国人对待性的态度跟对待用餐的态度等同了,估计古代性文化展这类展览就挣不着什么钱了。那时候,《色,戒》这类片子肯定已经归电影分级制度管,而不再归“剪刀”管。尽管内地观众的热情会减低不少,相信李安导演还是会相当的高兴。
文/侯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