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京华时报》刊出一篇唯恐天下不乱的奇文,说是圆明园修复工程在各方质疑中重启。这当然不是什么新闻,因为此前《北京日报》已经对此做过报道。但这篇文章为炒热这个话题,把对圆明园保护长期以来对立的两派观点又做了一番加工,以求吸引眼球。
这篇文章最令人不能原谅的是把圆明园保护的基本原则完全颠倒了,把所谓保护生态作为圆明园保护的核心议题,以此对抗遗址整修。笔者长期关注圆明园的保护问题,但天下尽人皆知的事情是,圆明园是遗址不是湿地,也不是生态保护区,对圆明园的保护当然应研究保护遗址而不是保护生态。文中引用××说“北京市区还有这么大的荒地,植被这么好,青草、乔木植被那么好,这在城区是独一无二的。”这种感觉令人难以置信。城区有一大片荒地竟被称好到不行,那我们干脆不要建城市,都让地荒着岂不更好,生态更完整。况且圆明园变成荒地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它的价值不是荒地,而是精工巧匠建造的皇家园林。另外,文中所说的2001年时,圆明园中仍有600多户居民和十多个单位,怎么可能是荒地。是文物部门和市区政府为保护圆明园,斥资数亿元搬迁了居民,才为保护创造了条件。但这是为了保护遗址,而不是保护“荒地”。
圆明园保护是国人关注的话题,因为它承载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屈辱。对圆明园保护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北京市2000年就制定了《圆明园遗址保护规划》并得到市政府、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市区为保护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巨额资金。我们应按照规划执行,而不是重新引起争论,使圆明园在争论中成为一块永远的“荒地”。记得前两年圆明园整治就曾引起“防渗膜”风波,说是破坏了生态,真不知这种节水措施还能造成“生态灾难”,城市修的大面积混凝土路面造成的岂不是更大的灾难。这个“伪科学”的炒作已经让圆明园保护延宕了时日,2008年建成遗址公园的目标已无法完成。现在又来炒作保护“生态”,请问一句,保护“荒地”就是保护的逻辑符合哪家的遗址保护原则。
媒体炒作圆明园遗址保护可以“休矣”!
作者: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