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梁先生报称,今日凌晨,有人发现原镶嵌在中山大学一旧楼墙上的文物炮弹不翼而飞。据称,这炮弹是1922年孙中山先生与叛军斗争时留下来的证物。炮弹失踪引起了许多师生的各种猜测。
据悉,炮弹原是嵌在古色古香的“马应彪招待室”三层楼房(一层是地下室)的红色砖墙中。该楼是中大最早的建筑之一,原为中大学生的小吴指着楼房旁边一块落款“一九八三年九月中山大学立石”的纯白大理石碑说:“碑上有文字说明‘墙上弹头的由来’,那是1922年陈炯明叛变革命,‘中山先生在此避难,遭陈炮轰,一弹从本楼(马应彪招待所)南墙射入。幸未爆炸。事平之后,将弹嵌回原洞口,以昭陈之罪行。’可见这是重要历史文物。梁先生及一些师生查到,1981年10月13日《羊城晚报》题为《中山大学一平房》的历史回忆文章,还特意提到这颗炮弹。
赵老师说,这文物在中大完整保存已超过70年,从未有什么损毁。为什么突然失踪呢?众说纷纭。有人说被拾荒者当废铜烂铁撬走了,可中大保安众多、还有巡逻队,而且炮弹用水泥嵌在离地3.9米的高处,此说似乎不大可能。有说天长日久,炮弹松脱掉下来了,可每天该楼附近有众多师生教工来往,尚未听到有人说过此事。也有的说学校取下来了。为此记者咨询了中大校办公室陈主任,陈主任说,未听说学校有拆除炮弹的安排。 (记者 邝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