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网友拍摄“京郊华南虎照”讽刺周正龙(图)
《科学》将刊登争议"虎照" 称"并不代表是真的"
胡慧建自2005年以来一直在进行野生华南虎的考察工作。虽然没有找到野生华南虎,他还一直希望能够找到。胡收看央视《社会记录》节目《疯狂的老虎》时,非常生气。节目中,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王廷正表示,周正龙拍到的老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态是因为当时它正在打盹,反应不是很灵敏。“如果央视有热线电话,我就会直接打过去批评他了”。正是因为这个节目,他决定,以一个华南虎研究者的身份,指出吵嚷已久的陕西华南虎照片中的漏洞。他认为,根据目前已公布的原始照片,足以认定周正龙所摄图片百分之百是作假。
在陕西公布发现华南虎的第一天胡就已得到消息,听到拍到野生华南虎的消息,他感到很高兴,觉得意义非常重大。同时,在野生中国网站找到了照片,并进行了仔细研究,主要是想了解该虎与华南虎的异同点,因为存在虎的新亚种的可能。但第二天,当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家向他表示了对“周老虎”的怀疑时,他也向对方说出了自己的怀疑———不是华南虎,且对虎的真假存疑。但一时觉得证据不足,就没有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结合老虎眼睛的解剖学和成像学原理、自己在野外和动物园拍摄的猫科动物的照片经验,最后,他确信,照片中的老虎是假的。
昨天,他在接受本报(注: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详细地陈述了他的分析思路与证据。
第一步 眼睛告诉我们真相
眼睛从目前的技术角度来说,是难以作假的。猫科动物的眼睛,它适应于夜间活动,所以它的瞳孔在白天是高度收缩的。另外,眼睛后部,有着一个类似于镜子一样的膜。这层膜使猫科动物在几乎完全黑暗的情况下,识别并追捕猎物。在生物学上,这层膜被称之为“脉络膜层”。当光线穿过猫科动物的视网膜后,“脉络膜层”可以将光折射,使得它们辨别出物体并追捕猎物。当光线打到眼睛上,会形成一种类似灯泡发光一样的反光效果,是不可能出现黑点的。
如果没有光线打到眼睛上的情况下,拍摄出来的图像,会有一种类似浸水的玻璃球效果,有立体感。
而我们在关克提供的周正龙所摄原始图片上可以看到,老虎的眼睛是白色的,中有黑点,整个是平面的感觉。根据EXIF信息,这张照片没有闪光。那么拍摄出来的眼睛效果应该是一种类似浸水的玻璃球效果,且有立体感。
第二步“翻白眼”的原因
受网友“alwayssong”模拟拍摄“纸老虎”的启发,立体的眼睛和平面的“眼睛”图像对光的反射和折射是不同的。平面的会有一种很强的漫射,由此形成“白化”效果。真老虎照片绝对不会有这样的现象。这就是图片造假的关键证据。
此外,老虎的下唇是向上弯曲的,“周老虎”身上看不到。其次,“周老虎”的右前肢与整个位置不对。另外,他也对傅德志的看法表示赞同:叶子与老虎的比例关系不匹配,等等。但他认为这些都不是铁证,最过硬的证据还是眼睛的异常。
相关新闻
专业质疑串串SHOW
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公之于众,网友们的意见基本趋于一致:真照片,假老虎。与陕西方面的想象不同的是,在网上发出质疑声音的,有各行业中的专业人士,他们有摄影高手,有中科院的植物学家、动物学家,有保护野生动物的非政府组织,甚至还有懂得计算视觉的专业网友。他们从各自专业角度出发,把同一组照片上的可疑之处一一指出并进行了详细的技术论证。这些分析论证得到网民的普遍认同。正如植物学家傅德志先生所言:谁说网友都是业余的?
◎摄影
代表:鲍昆 著名摄影家
拍摄距离过近
据周正龙对本报记者所说,他拍到老虎最远的距离是60米开外,最近的有20多米。网友“好色伟哥”利用关克提供的原始照片,按物体大小/物距=像大小/像距(注:像距约等于焦距)的公式进行了计算。根据公式计算,周正龙应该是在离虎仅有12米左右的地方进行拍摄,与其所述不符。
闪光灯有疑点
第二次公布的照片中有一张是打了闪光灯拍摄的,照片上可见虎额头上明显的光斑。鲍昆表示,据拍摄者称使用的是傻瓜胶片机和佳能400D数码相机,这两款相机的随机闪光灯都属于小功率的闪光灯,有效距离不会超过3米,在这么远的距离拍摄老虎纯属无稽之谈。网友“随便写写”说,如是真虎,反光处应是双眼,而非前额皮毛。而照片表现情况相反。
老虎色温偏蓝
在“周老虎”照片中,老虎的色温显著偏高(即偏蓝),而周边的草叶色温偏低(即偏黄、绿)。网友“老编”介绍说,彩色摄影的色彩成像及色彩还原理论告诉我们,“阴影蓝”只有在5500K的强烈阳光色温和9000K近紫外色温同时存在的条件时才会发生,例如雪景阴影。这个规律自人类发明彩色摄影术以来从胶片到数码影像的记录设备上已经存在了,胶片尤其严重。即使有少许阴影蓝也应该是整个照片颜色整体偏青蓝色,绝对不会产生在局部,尤其是白色部分。
老虎和周围光效不同
鲍昆表示,老虎身上的光是顺光(也即平光),于是整个虎的影像是平的,没有天光照明的立体感,这是闪光灯拍照的基本效果。环境光是正常阴霾天气下的天光效果,植物受光和背光两部分明暗关系立体明确。两者的光效关系完全不同。
◎植物学
代表:傅德志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叶子与老虎的比例
傅德志认为,老虎身边的叶子,是壳斗科的麻栎或是榛子。这种植物叶子一般长3厘米(跟真老虎眼睛差不多大),不会超过6厘米。最可疑的是老虎脑袋上那片叶子,如果是真老虎的话,这叶子就得有小脸盆大,傅肯定地说,该地区没有这么大的叶子。
拍摄地点有变化
傅德志分析了几张图片中老虎背景中植物的不同,认为老虎换过位置。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信息中心的李荣贵根据几张照片中同样的植物,同样得出老虎拍摄位置有变换,而且通过制作示意图标明了准确位置。
◎动物学
代表:解焱 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拯救中国虎基金会
近半小时不动
根据周正龙所摄原始图片的EXIF信息,整个拍摄老虎的过程持续了20多分钟。见过全部数码照片的记者都表示没有看到老虎的姿势有任何改变,全是睁眼张嘴,放松卧于林中。网友“第一印象”做了GIF动画,在三张前、背景完全不同、拍摄时间相差较大的照片中,老虎影像高度重合。
人接近姿势没反应
周正龙的图片中,老虎一直保持着放松的卧姿。而拯救中国虎基金会声明中表示,老虎尤其是野生虎的感觉非常敏锐。在陌生生物接近的时候,老虎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伏下身体,将头放在两只前爪之间,将整个身体压平在地面上,这一行为,一方面可以防止对方发现自己,另一方面也方便采取下一步行动,随时发动攻击或逃走。
辅助证据不可信
在周正龙拍到华南虎之前,当地官员就已找到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解焱,把找到的老虎痕迹资料送给她鉴定。解焱表示,“实际上没有太多材料,有一些脚印、粪便之类的照片啊,但是我们看了之后呢,(认为)都不是华南虎。”
◎计算机视觉
代表:网友桑丘
平面老虎是唯一可能
桑丘表示,周正龙大概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一门学问叫做计算机视觉,他更不知道计算机视觉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研究图像空间变换的。他用了非常常见的Matlab软件包,利用其中通过透视变换来进行图像配准的工具对周的图片进行验证。如变换后两张图片中的老虎会完全重合在一起,就说明老虎只可能是平面的,也就是一只纸老虎。
桑丘的验证结果是:老虎的影像完全重合。
网友的模拟实验
组图红圈处显示虎眼“白化”过程
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论坛网友“alwayssong”在10月13日即提出了周正龙老虎图片拍摄最可能的作假手段:打印老虎照片,贴于KT板上,然后放到林子里拍出“真照片”。面对仍不明朗的现状,他决定亲自动手验证自己的假设。根据照片EXIF数据,他用的是佳能350D相机,在镜头的55毫米段拍摄。
10月28日,“alwayssong”把自己模拟拍摄结果发表在论坛上。由照片可见,老虎色温与环境色温相比偏高的现象(即老虎色彩偏蓝,草叶偏黄)与周正龙所拍摄照片一般无二。有网友指出,色温偏差正是由于喷绘“老虎”的“纸”造成的,由于是数码相机,表现得更为明显。(记者 谭人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