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伟是江苏人。去年,才25岁的他报名参加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远赴非洲埃塞俄比亚,在那里度过了整整一年。
李伟伟也是第一位由福建团省委、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派遣的援外志愿者。昨日下午,他的工作单位省农科院为他“接风”,记者借此机会听他讲述了在非洲的难忘经历。
只身到埃塞北部一学校
2006年11月1日凌晨,50名中国志愿者抵达埃塞俄比亚,简单集合后,李伟伟和另外两位志愿者被分到埃塞北部的阿姆哈拉州,按照事先安排,每一个志愿者所到的学校,都会有一名中国教师,方便彼此照顾。
可一到阿姆哈拉,当地农业局的官员就告诉他们,目前当地只有两所学校有中国老师,也就是说,他们其中的一个人,只能只身前往。思来想去,李伟伟鼓起勇气主动提出,愿意前往那所学校。
三月不知肉味
和两位同事分手后,在阿姆哈拉州农业局的安排下,李伟伟来到了当地一个叫布雷的农业学校,开始了志愿者生活。
吃饭,是李伟伟要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在学校里,为了节省开支,老师们都是集体筹钱去市场上买一头牛回来吃一段时间。但由于一开始和同事还不熟悉,李伟伟并不知道这样的“规矩”,于是,他成天就躲在宿舍里,素食,土豆、胡萝卜和米饭,这就是他每天的食谱。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近三个月。
教他们用“中国造”仪器
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发现了一台“土壤水分测定仪”,仔细一看,竟是中国生产的。于是,李伟伟问老师这台仪器用了多久,可得到的答案却是:“一次也没用过。”原来,这台仪器的说明书都是中文,当地没有人看得懂,只能闲置下来。遇到要检测土壤水分时,学校里的老师得到几百公里外的州农业局实验室,非常不方便。
得知这情况后,李伟伟向学校要来了说明书,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加上查阅字典,他不仅教会了老师如何使用仪器,还把中文说明书翻译成英文,存放在实验室里。这个举动,让学校领导对这名黄皮肤的小伙子刮目相看。
中国人成了街头明星
他告诉记者,刚到学校时,他和同事一起上街购物,因为自己穿着印有“中国志愿者”的衣服,很多素不相识的人,尤其是一些小孩,都热情地竖起大拇指,向他打招呼,嘴里不停喊着:“CHINA!CHINA!”班里的学生也和这位中国老师特别要好。
一位老教师告诉他,非洲很多公路、桥梁、大楼等基础设施,都是中国援建的。
这让李伟伟很受鼓舞,虽然志愿者生活非常艰辛,但他告诉自己:“在非洲,我不仅是自己,更代表着CHINA。”(记者 王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