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7日)上午,3尾体长超过3米的雌中华鲟在葛洲坝下的宜昌江段捕捞上岸,它们将分别前往长江水产研究所和葛洲坝研究所内“产卵”繁殖。
昨日上午10时,记者与宜昌市渔政处及两家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一起,在庙嘴岸边等来了第一尾中华鲟,这是一尾长3.21米、重200余公斤的雌鱼,在坝下磷肥厂附近江段捕获。15分钟后,渔船带回了第二尾中华鲟,这尾同样是雌性的大家伙有3.32米长,重约250公斤。10时28分,第3尾中华鲟被渔民捕获,这尾中华鲟较小,长3.1米。
接连捕捞的3尾都是雌鱼,让等候的科研人员高兴之余有了一丝担心:因为去年捕捞的19尾中华鲟中,才发现2尾雄鱼,而此前连续四五年的捕捞情况显示,中华鲟已存在雌雄比例失调的问题,雌鱼与雄鱼的比例在5:1至10:1之间。
为什么雄鱼数量会大量减少?专家介绍,中华鲟雄鱼成熟得早,8年就可成熟,而雌鱼最少要14年才开始成熟,相差有6年,一旦环境有变化,首先体现出资源衰减的是雄性。雄鱼减少的另外一个原因被认为是排入长江的污水中带有不少“雌激素”,可能使得生物雌性化。
葛洲坝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刘灯红告诉记者,经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批复,2007年度科学用中华鲟捕捞指标为24尾,其中12尾用于人工繁殖,12尾用于电子跟踪和标记放流。今年是否也存在性别比例失调?从第一天的情形来看,结果不容乐观。(记者刘路 郑联学;实习生游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