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每周六都会打电话来,今天也不例外,但接通电话却觉得无话可说。敷衍了几句,很快就结束了通话。
我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省心的女儿。一个人不动声色地长这么大了……还不赖,不是吗?老爸说放春节就要回来了。那又怎么样?他的女儿好好的,这么多年都一个人。现在突然出现一个叫父亲的人,我没有一点感觉。小时候很羡慕别的孩子不用早起干家务,回家有饭吃,最羡慕的是有家长给过生日,给女儿梳头发。我从小到现在都是短发,因为一直不会梳头。
老爸唯一能做的是给我寄钱,以后我长大赚钱了,可以给他的,也只是钱。但我找不出一点爱他的理由。
———留守儿童小静的日记
父母外出打工挣钱
子女留守成“孤儿”
外出打工,投入少、见效快,已经逐渐成为农民快速致富的途径。在修文县久长镇,每年外出务工人数占全镇适龄劳动力的44.1%,其中许多人都是夫妻双双外出打工,使与父母长期分离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
10月17日,时晴时雨,乍暖还寒。记者来回在修文县久长镇中学、中心小学和小菁乡中学之间,这里的学校和老师对留守儿童有精确到个位数的统计。在久长中心小学,校长刁沁发从2003年起就开始研究留守儿童这一课题。
“增加的比例在逐年上升。”刁沁发指着几张新旧不一的统计表,眉宇紧锁地告诉记者,该校学生总数2502人,而留守儿童就达到了499人,而在四年前,所占的比例还不到十分之一。
在久长镇中学,负责学生德育教育的老师谌业钧,也提供了一串惊人的数字:在总共1107个学生当中,留守儿童的人数就到了263人。在这些孩子当中,由爷爷奶奶看护的有189人,寄养在亲友家的有74人。
留守儿童
半数以上成绩差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留守孩子家庭在农村还算宽裕的,辍学比例小。他们的书包、文具也都是班上比较好的。但很多孩子学习动机不足。问为什么读书,有的孩子告诉记者:“可以算账,以后好卖东西。”有的说:“因为爸爸妈妈希望我读书。”
在这些令人不是滋味的回答背后,是他们糟糕的学习成绩。记者采访的几个班的老师都证实,班上接近三分之一都是留守孩子,成绩好的、比较好的不到15%,成绩差的却接近50%,最差的几个往往都是留守孩子。
谌业钧老师说,出现这一问题,既有家长的影响,也有现实生活的暗示,还因为许多托管监护人没有精力、能力教育孩子。同时,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孩子的需求得到过度满足,缺乏奋斗精神。这些因素致使留守学生学习动机很弱,进而成绩很差,失败次数越多,动机更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谌老师还对该校的留守儿童做过心理调查,其中有焦虑心理占27.4%;抑郁的占27.6%;有恐惧感的占24.5%;易怒的占22.7%。留守孩子通常都有自己的小团体,上学、玩耍都在小圈子里,不愿意和其他孩子交往。
在记者接触到的学生中,有一名学生的行为令人匪夷所思。王雁,久长中学初二学生。据谌老师介绍,这个女孩不仅特别内向,而且带有很强的攻击性。不久前的一天晚上,和王雁同住寝室的一位女同学,因为打鼾声音影响了她的睡眠,王雁竟端来一盆水,泼在对方身上。
青春行动
温暖留守儿童心
父母外出打工,与子女聚少离多,沟通少,未能承担起监护人的责任,而占多数的隔代教育又有许多缺憾,使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这种现状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而学校只侧重教学管理,无暇顾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又无法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有的在教育无效时干脆放任不管。
“没”妈的孩子也是宝。关爱留守儿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重视参与。
贵阳团市委副书记孙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希望留守孩子只成为一种现象,而不是一种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孩子的所有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重视、关心的长期过程,留守儿童需要你我关爱,温心行动砥砺自我成长。”
近日,贵阳团市委、贵阳市综治办、贵阳市预青办共同启动了“温暖心灵·青春行动”活动,该系列活动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要内容,并面向社会招募爱心志愿者。
据悉,目前已有300名来自贵阳市的志愿者,与200名留守儿童签订了《关爱留守儿童协议书》。协议书规定,志愿者选定一名留守儿童进行帮扶,每月不少于三次以书信、电话和当面交谈等形式了解儿童,对其在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困惑,及时进行疏导。另外,志愿者每月还将主动与结对儿童在外打工的父母至少联系一次,就儿童的学习、生活等方面问题进行交流,并力所能及的向儿童提供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物资帮助。
作为教育部门,将在留守学生较集中的中、小学建立以校委会为主体、吸纳社会相关人员参与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主力军作用。
久长中学及早发现了留守儿童这一问题,针对于此,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一个朋友,即我与留守学生交朋友,欢迎留守学生到家里做客或到留守学生家里做客,通过“友情对对碰”活动引导师生与留守学生的情感交流互动,用友情填补亲情缺失;一个机会,即在学校及班团活动中,把自我表现机会多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自卑的心理误区;一个电话,即建议家长每半个月与留守学生通一次电话,让留守学生真切感受到来自父母的亲情与关爱,也让父母不忘自己关爱、教育、管理子女的监护人职责,全方位地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积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注:本文中所涉及的未成年人姓名均为化名)(记者 王晓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