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今天报道说,“中国‘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已建造成功,真正的‘人造太阳’有望在30至50年后为中国发电。”十七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万元熙今天晚间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纠正了这一说法。“多国参与研究的实验装置在未来10年到15年有望在法国建成,实现功率输出。只有到那时,才能确定商业化的可行性。”
人们俗称的“人造太阳”,实际指的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前苏联、前欧共体、日本等国发起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20多年里,各国共同进行了多轮物理和工程设计,终于在去年11月由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共同建造这一实验反应堆的协定。ITER的参加方分别为:欧盟、中国、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根据协定,总费用为110余亿欧元。
万元熙介绍说,中国政府参加ITER计划,这显示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对国家和全人类的未来负责任的态度。将来各国共同在法国建造的实验装置,将为人类在30到50年的时间内获得具有商业意义的聚变能做出重要贡献。
万元熙说,中国最近建成了类似ITER的小型实验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可以为ITER提供先行的工程和物理经验。因此受到国际聚变界的瞩目。
万元熙表示,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非常令人振奋。开发新型清洁能源的任务很紧迫,中共中央的决策十分正确。(记者 张显峰 罗晖)